民間木雕藝術在廣東境內(nèi)相當普遍。尤以潮安、揭陽、潮陽、饒平、普寧和澄海等縣最為發(fā)達,藝術水平最高,且有獨特的風格,自成體系,人們習慣地統(tǒng)稱潮州木雕。潮州木雕的用途,主要走作建筑、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用于往房、祠堂、廟宇等建筑物上者,大抵是門窗、封檐板、屐頭、屐下和匾額的承托等顯眼而不受日曬雨淋的地方。用于家具器物上者,非常廠泛,大則屏風、幾桌、床炕、神龕、神轎、神樓,次則茶櫥、饌盒、餅架、爐罩,小至燈心櫥、紙煤筒,莫不加以雕飾。很少見木加雕鏤(或髹漆彩繪)的木制器物。在一些木雕比較集中的地方,令人感到村村都像木雕藝術博物館,家家都像雕刻陳列室。這些是不知花費了多少無名匠師的精力與智慧而凝結(jié)的藝術瑰寶。木雕的用場是建筑、家具、禮儀性器物的裝飾,這就要求它具有裝飾風味,對器物、對環(huán)境起美化作用。建筑、家具、器物是長久供人居住使用的,年年月月每日每時都和人碰面,這就要求它題材廣泛、內(nèi)容豐富、形式不一、手法多樣;能夠滿足男女老少各種不同對象的不同欣賞要求;既便于遠觀又適于近賞,既容許略瞥又經(jīng)得起細審,越看越有味,百遍千回而不厭。木雕的題材,非常廣泛,就常見的作品,人致可以分為圖案、博古、禽獸花果草蟲、山水、仙佛人物五類。人物題材多取自《封神演義》、《三國演義》、《隋唐演義》、《西游記》、《水滸傳》、《紅樓夢》、《聊齋志異》等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故事。這些為人民所喜愛的人物形象,被雕刻匠師們反復地表現(xiàn)著。此外,贊美韓愈來潮州作刺史的“藍關雪”,表現(xiàn)明代潮州七賢進京應試的“七賢進京”等,更是獨具地方特色的題材。無限豐富的題材,促使木雕匠師們?nèi)ヌ角蠖喾N多樣的表現(xiàn)形式與手法,根據(jù)不同的題材,個同的用途,不同的部位,而單獨、交錯或綜合地靈活運用。據(jù)所見有:沉雕(即陰刻)、浮雕、通雕和圓雕四種。浮雕有淺、半深淺和深(即高低)之分;又有疊?。ǜ〉褚酝ǖ駧缀螆D案作襯地,系整塊木料雕成者)、打?。ㄍ庥^與疊浮同,然浮雕與襯地系兩塊木料拼合起來的)和釘?。ǜ〉竦倪^于突出凌空部分,則另外雕成用釘釘合)之區(qū)別。通雕(也稱為鏤雕)。一般是指多層次的,縱橫交錯的鏤空木雕而說的,而單層圖案之鏤空者,也屬于通雕,不過因為它結(jié)構比較簡單,孔洞是用鋼絲鋸成的,通常稱它為鋼線通雕,以示區(qū)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