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號粒民,晚年又號文木老人、秦淮寓客,我國偉大的諷刺文學家。雍正十一年(1733),三十三歲的吳敬梓離開故鄉(xiāng)全椒,移家南京,寓居于秦淮水亭。隨著接觸面的廣泛,進一步拓寬了他的視野,他看到:“有心艷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依仗功名富貴而驕人代傲人者;有假托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痹跉v經世態(tài)炎涼、看透八股取士的腐朽性之后,吳敬梓以莊諧兼擅的妙筆,在南京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積十年之余,終于成書。為了紀念這位偉大文人,秦淮區(qū)委、區(qū)政府在古桃葉渡遺址旁規(guī)劃復建了秦淮水亭,成立了吳敬梓故居陳列館。陳列館位于南京清溪河與秦淮交界處,毗鄰古桃葉渡,名為秦淮水亭。該館共占地800平方米,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分為古桃葉渡遺址,因晉代大書法家王獻之曾在此迎接過愛妾桃葉而得名,千百年來,歷代文人雅士多在此吟詩賦詞、幽思懷古,留下許多優(yōu)美詩句和生動民間傳說;北半部分為吳敬梓故居,陳列著各種版本的《儒林外史》著作,反映了吳敬梓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片斷,成為研究吳學的又一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