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學習”是教育部2000年1月頒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一項內容,也是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綜合實踐活動領域中的一門獨立的課程。作為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新的生長點,研究性學習究竟是什么樣的課程?它在整個課程結構中居于什么位置?怎樣劃定或規(guī)定它的邊界與框架?它將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學生在學校的生活方式?學校一級如何有效地、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這種課程?盡管國家課程計劃公布馬有4年了,但以上諸多問題還是過于模糊,以致在學校實施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問題,如圍繞備門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或者每人一個課題導致教師負擔過重,也有拿教材“教”研究性學習,或把研究性學習變成“填表學習”等。這些問題的出現本身就說明了相關的課程政策欠清晰,或學校還不了解在我國普通高中開設“研究性學習”這門課程的價值、邊界與基本框架。因此,有必要開展“本土”的研究性學習案例研究,通過幾個典型的學?,F場研究來回答一些對許多人來說還是困惑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