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一、西方哲學史研究的對象
二、學習西方哲學史的意義
三、學習西方哲學史的方法
第一編 古希臘羅馬哲學
第一章 古希臘哲學的興起
第一節(jié) 米利都學派的哲學思想
一、泰勒斯的“水”本原說
二、阿那克西曼德的“無限”本原說
三、阿那克西米尼的“氣”本原說
第二節(jié)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哲學思想
一、“數(shù)”本原論
二、對立與和諧的思想
三、靈魂學說
第三節(jié) 愛非斯學派的哲學思想
一、“火”本原論
二、辯證法思想
三、認識論思想
第四節(jié) 愛利亞學派的哲學思想
一、色諾芬尼關于“神”的思想
二、巴門尼德的“存在”論
三、芝諾對存在論的論證
第二章 古希臘哲學的繁榮
第一節(jié) 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哲學
一、原子論哲學的先驅
二、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
第二節(jié) 智者學派的哲學
一、普羅塔戈拉的感覺論
二、高爾吉亞的“無物存在”論
第三節(jié) 蘇格拉底的哲學
一、目的論
二、美德論
三、方法論
第四節(jié) 柏拉圖的理念論哲學
一、理念論
二、知識論
三、理想國
第三章 古希臘哲學的高峰
第一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學”
一、實體學說
二、“四因”學說
三、“潛能和現(xiàn)實”學說
第二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
一、原初物質和元素說
二、運動觀
三、宇宙論
第三節(jié) 亞里士多德的認識論和邏輯學
一、認識論
二、邏輯學
第四節(jié) 亞里土多德的政治倫理觀
一、社會政治觀
二、倫理觀
第四章 古希臘哲學的衰落和古羅馬時期的哲學
第一節(jié) 晚期希臘的哲學
一、伊壁鳩魯?shù)恼軐W
二、斯多亞派的哲學
三、懷疑派的哲學
第二節(jié) 古羅馬時期的哲學
一、盧克萊修的哲學
二、唯心主義諸流派
第三節(jié) 基督教和“教父學”
一、基督教的產生和演變
二、“教父學”
第二編 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第五章 經院哲學
第一節(jié) 早期經院哲學
一、經院哲學的形成和特點
二、唯名論與實在論的斗爭
第二節(jié) 經院哲學的系統(tǒng)化--托馬斯的哲學
一、關于上帝存在的證明
二、溫和實在論
三、認識論
四、神學歷史觀
第三節(jié) 反正統(tǒng)經院哲學的思潮
一、阿威洛伊主義
二、神秘主義
三、異端、異教
第四節(jié) 經院哲學的衰落和唯名論的復起
一、羅吉爾·培根
二、鄧斯·司各脫
三、威廉·奧康
第六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第一節(jié) 人文主義思潮
一、人文主義運動的興起
二、人文主義思想的基本內容
第二節(jié) 自然哲學思潮
一、庫薩的尼古拉的泛神論
二、達·芬奇的實驗科學觀
三、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四、布魯諾的泛神論唯物主義
第三節(jié) 宗教改革思潮
一、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二、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理論
第三編 16-18世紀西歐各國哲學
第七章 經驗論和唯理論的興起
第一節(jié) 培根的唯物主義經驗論
一、“四假相說”--對經院哲學的批判
二、唯物主義的自然觀
三、唯物主義的經驗論
四、《新工具》--歸納法
第二節(jié) 笛卡爾的唯心主義唯理論
一、“形而上學”中的二元論世界觀
二、“物理學”中的機械唯物主義
三、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理性演繹法
第八章 經驗論和唯理論的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霍布斯的機械唯物主義
一、機械論的自然觀
二、機械論的認識論
三、社會歷史觀
第二節(jié) 洛克對唯物主義經驗論的系統(tǒng)化
一、論認識的起源
二、論“第一性質的觀念”和“第二性質的觀念”
三、論“簡單觀念”和“復雜觀念”
四、論知識
五、社會歷史觀
第三節(jié) 斯賓諾莎的唯物主義唯理論
一、唯物主義的實體論
二、唯理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三、以理制情的倫理觀
第九章 經驗論和唯理論的歸宿
第四篇 18世紀法國哲學
第十章 早期啟蒙思想家的哲學思想
第十一章 “百科全書派”的唯物主義
第五篇 德國古典哲學
第十二章 康德的批判哲學
第十三章 費希特和謝林的哲學
第十四章 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
第十五章 費爾巴哈的“人本學”唯物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