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目錄序言緒 論再現(xiàn)輝煌:中國上古文明研究的歷史與現(xiàn)狀第一章 “中國上古文明研究”學科的提出及其基本范圍/3 第二章 學術史與中國上古文明研究/7 第一節(jié) “六經皆史說”: 古代文明研究中的“信古時代”(從孔子到司馬遷到章學誠)/7 第二節(jié) “古史層累造成說”: 古代文明研究中的“疑古傾向”(從劉知幾到崔述到顧頡剛)/23 第三節(jié) “二重證據法”: 古代文明研究中的“釋古工作”(從王國維到郭沫若到李學勤)/29 上 編昆侖逶迤:中國上古文明發(fā)展的基本脈絡第一章 五帝時代:酋邦等級制與文明起源/53 第一節(jié) “五帝”釋義/53 第二節(jié) 五帝時代主要部屬的大致活動范圍/55 第三節(jié) 五帝時代的社會組織/57 第二章 夏代:部落聯(lián)盟共主制與早期丈明的形成/63 第一節(jié) 由堯舜聯(lián)盟酋長禪讓制過渡到禹啟聯(lián)盟共主世襲制/63 第二節(jié) 夏代國家文明的建立/81 第三節(jié) 夏代仍處于一個早期國家階段/82 第四節(jié) 夏民族的活動范圍與考古學上對夏文化的探索/88 第三章 商代:方國聯(lián)盟共主制與早期文明的發(fā)展/99 第一節(jié) 商民族對部落聯(lián)盟共主的爭奪/102 第二節(jié) 商代前期:由部落聯(lián)盟共主向方國聯(lián)盟共主的過渡/110 第三節(jié) 商代后期:方國聯(lián)盟的成熟與早期文明的發(fā)展/123 第四章 西周:封國聯(lián)盟君主制與早期文明的定型/134 第一節(jié) 關于周民族在先周先公時期幾個重大學術問題的討論/134 第二節(jié) 從古公宣父到周武王:由商族的方國聯(lián)盟成員到新方國聯(lián)盟共主/143 第三節(jié) 由文武方國聯(lián)盟到周公成康封國聯(lián)盟的轉變/148 第四節(jié) 分封基礎上發(fā)展成熟的宗法禮儀制度/160 第五章 春秋戰(zhàn)國:血緣管理的瓦解與早期文明的轉型/180 第一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等領域的發(fā)展與繁榮/180 第二節(jié) 生產力發(fā)展所引起的社會形態(tài)等方面的變化/184 第三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由奴隸制轉變?yōu)榉饨ㄖ圃诟髦T侯國的具體反映/193 第六章 秦皇漢武:地緣管理的形成與帝國文明的建立/201 第一節(jié) 秦朝帝國文明的建立/202 第二節(jié) 西漢前期對帝國文明的鞏固和發(fā)展/206 中 編兩河滔滔:中國文明起源的深廣度和文明發(fā)展的多樣性 第一章 中國上古文明的世系與年代新證/22’ 第一節(jié) 由新出瑟公盔、?氏銅器論夏商周世系及虞代問題/221 第二節(jié) 中國上古文明史中的年代問題和“夏商周斷代工程”/240 第二章 從考古材料看古文明的時間深度與空間廣度/285 第一節(jié) 文明、文明起源的標準及其在中國的運用/285 第二節(jié) 從時間角度看中國文明起源的早期性/287 第三節(jié) 從空間角度看中國文明起源的廣闊性/306 第三章 不同的區(qū)域文化與中國古文明起源、發(fā)展的多樣性/314 第一節(jié) 從不同文化區(qū)域看中國古文明起源的差異性/314 第二節(jié) 在文明發(fā)展過程中,黃河文明與長江文明出現(xiàn)了不同的規(guī)律/322 第四章 東西方古文明的比較/333 第一節(jié) 中國古文明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原生態(tài)古文明之一/333 第二節(jié) 東西方不同的文明起源路徑/345 第三節(jié) 東西方文明不同的發(fā)展狀況/363 第四節(jié) 從世界古代史看中國古文明對人類社會的貢獻/366 下 編星漢燦爛:中國上古文明的個案研究第一章 天圓地方:中國上古文明的宇宙論及相關哲學思想/379 第一節(jié) 考古所見中國古代宇宙生成論/379 第二節(jié) 由宇宙生成論所引發(fā)的有關古代哲學政治思想/392 第二章 圖文并茂:中國上古文明時期的歷史文化之承傳方式/402 第一節(jié) 夏商周三代是“圖畫”與“文字”相結合的“圖書”時代/405 第二節(jié) 先秦秦漢部分“圖書”的分析與閱讀/413 第三章 九流十家:中國上古文明時期的學術思想與東西方“軸心文明”/470 第一節(jié) 中國上古文明時期學術史的基本概況/470 第二節(jié) 中國文明起源時期的神巫之學/472 第三節(jié) 夏、商、西周早期文明時期的史官之學/475 第四節(jié) 社會轉型與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紳百家之學/480 第五節(jié) 孔墨顯學的發(fā)展/486 第六節(jié) 楚國的史官學術與道家學派的起源及發(fā)展/494 第七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九流十家”的源流大勢/511 第八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百家爭鳴”所展現(xiàn)的“軸心文明”及其與希臘、印度“軸心文明”的比較/513 后記/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