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五年的工作,這本雙語版《國際法》終于完成了。進入2l世紀,中國與國際社會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與其他國家以及國際組織的矛盾和沖突也不可避免。在和平與發(fā)展的大前提下,通過外交和法律途徑和平解決國際爭端是國家間處理問題的正確選擇,國際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也正基于此,近幾年來,我國對精通英語的法律人才的需求一直居高不下。大量的國際條約文本和國際法律爭端案件的裁決均是以英語為工作語言的,很難想像一個從未閱讀過國際法英文文獻的國際法專業(yè)學生能夠勝任將來的法律工作。筆者在開設國際法雙語教學的課程中發(fā)現(xiàn),很難找到適合的國際法雙語教材,這也促使筆者撰寫這樣一本教材,既是對以往教學過程的總結,也是對以后教學方向的探索。本書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語言淺顯易懂,言簡意賅。很多英文原版法律教材篇幅冗長、語言生澀,這也令不少讀者感到頭痛。如果這些問題還可以通過查閱詞典和法律工具書解決的話,一些源自拉丁語的國際法專業(yè)術語就使中國讀者無所適從了。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本書吸取了大量英文原版國際法著述的精華,采用相對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晦澀復雜的法律概念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筆者在教學中還發(fā)現(xiàn),學生對具體案例教學要比枯燥的原理講授更有興趣,教學效果也更令人滿意。有鑒于此,本書選擇了大量國際法案例,通過實際案例分析和討論幫助讀者理解抽象國際法原理和原則。同時,本書力求避免國際法英文原版教材對英美治、法律習慣的過分偏重,有針對性地選擇與中國有關的案例和國際事件,使這本書更具中國特色、更加貼近讀者。添加大量的中文注釋是本書的另一個特色。為了幫助法律專業(yè)學生和法律工作者理解文章內容,本書加入了對重點詞匯和難句的中文注釋。重點詞匯的注釋采用下劃線和頁邊注形式,方便讀者對照理解和隨時查閱;而難句的翻譯和注釋則采用波浪線和頁下注形式,方便讀者自學參考。此外,在本書的結尾,按字母順序收錄了國際法常用詞匯中英文對照,以及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的中英文對照。2005年9月初,本書初稿完成。在最后階段,領導和同事們對這本書提出了寶貴的批評和建議。因此,從另一方面來說,這本書也算是對他們的真誠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法律出版社眾多編輯和工作人員的辛勤工作。由于水平有限,書中所出現(xiàn)的缺點和錯誤,殷切希望廣大專家、學者提出批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