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茲海默癥的罹患率也隨著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而增加,本世紀初預測:全球將有400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癥。起初此病大都發(fā)現于年長者,因此被認為是一種老化現象,經科學家從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探討,發(fā)現此病可分成早發(fā)型及晚發(fā)型,前者在60歲之前就發(fā)病,后者則在60歲之后,且隨年齡增長比例也增加。這兩型疾病發(fā)病的基因也有所不同。本書十分詳盡地描述有關科學家追尋基因時的競爭,同時也暴露科學家人性的一面,包括搶功、偽造數據。本書引用了不少遺傳、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的專有名詞,諸如:核酸、蛋白質、寡核著、南方雜交法,初接觸者可能需要花些功夫理解,但相信這些名詞慢慢將成為“后基因時代”人類的一般知識。對有興趣投入神經科學研究的學子,本書也有清楚指引如何找到基因、如何以快速篩選自動分析的方式,找到有效治療或預防的藥物。本書內容為半自傳式的敘述,主角譚茲是如何放棄喜愛的音樂工作,投入神經科學研究,在念博士期間雖有許多重要發(fā)現并且發(fā)表于一流期刊,但因無法符合博士論文原訂的方向而延宕畢業(yè),以后他自己主持實驗室如何堅持阿茲海默癥的研究,對年青人確實有勵志和啟發(f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