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文集收錄了筆者對時間心理學和人格心理學的一些學術論文,還收錄了筆者探討心理學方法學的四篇論文。筆者對時間心理現象的興趣始于大學時期。大學畢業(yè)后筆者便開始做兒童時間知覺的研究,從那時算起,迄今已有44個年頭了。時間現象紛繁復雜,它既是物的存在方式,也是人的存在方式。物理學、化學、地質學、生物學等學科從物的存在方式對時間進行研究,而心理學、社會學、歷史學、文化學等則從人的存在方式對時間加以研究。把時間作為人的存在方式加以研究的諸學科中,心理學家對時間的探討尤具特殊性。筆者們所研究的心理時間與物理時間雖有聯(lián)系但卻是很不相同的。物理時間具有不可逆性和方向性,它總是從過去指向現在再面向未來地在流逝;而心理時間則具有可逆性,筆者們既可以覺知時間的消逝,也可以回憶過去,想象和預期未來。物理時間間具有均勻性,而心理時間卻具有可變性,筆者們有時覺得度日如年,有時又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做任何工作都要講究方法。方法對頭,事半功倍??茖W研究工作也是如此。筆者在心理學研究中特別留意心理學方法學的研究,注重用系統(tǒng)分析的科學方法來探究心理現象,將模糊聚類分析法、模糊偏序關系矩陣排列法、多特質多方法分析應用于人格研究。心理學之所以成為一門科學,最根本的是其研究方法的科學性。科學研究成果的基本特征是,它具可操作性、可證偽性、可重復性和可爭辯性。用這個標準來看,筆者對時間與人格心理的研究,大多尚不成熟,應當說,都只是剛剛開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