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馬/列/毛/鄧經典理論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

定 價:¥60.00

作 者: 楊耕著
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當代中國哲學家文庫 楊耕卷
標 簽: 馬哲

ISBN: 9787303071807 出版時間: 2004-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4cm 頁數(shù): 53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我的研究方向是馬克思哲學。我注意到,馬克思的“形象”在其身后處在不斷變換之中,而且馬克思離我們的時代越遠,對他認識的分歧就越大,就像行人遠去,越遠越難辨認一樣。蘇東巨變,使得馬克思在世紀之交的思想文化論爭中不僅沒有成為“原告”,反而或明或暗地成為“被告”,其“形象”任憑“原告”的言說隨意涂抹。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我不能不為“缺席”的馬克思辯護;作為一個馬克思哲學的研究者,我的全部論著都是重讀馬克思的結果,或者說,是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所以,我把第二版定名為《為馬克思辯護——對馬克思哲學的一種新解讀》。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有較大的變化:一是把代序言“光榮的路是狹窄的”改為“馬克思哲學:我們時代的真理和良心”;二是把四編改為上、下篇,并刪去了第四編的全部內容;三是對文章進行了調整,除刪去的第四編外,還刪去“馬克思哲學與后現(xiàn)代主義在當代的相遇”、“為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理論辯護”、“物質、實踐、世界:關于馬克思哲學三個基本范疇的再思考”、“課題設計、資料分析和模型解釋: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馬克思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歷史唯物主義研究:問題、觀點與思路”、“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基礎的歷史沉思”、“關于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來源的再思考”八篇文章,增加了“馬克思哲學的后現(xiàn)代意蘊”、“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一種新解讀”、“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征和意義”、“斯大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胡塞爾:從先驗自我轉向生活世界”、“后現(xiàn)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后殖民主義:實質、特征及其局限”十篇文章。第二版形式上看是一本論文集,實際上是一部學術專著。它圍繞著馬克思哲學及其當代意義這一主題編輯而成,各篇文章之間具有內在關聯(lián),表現(xiàn)為一個理論整體。其中,上篇側重于馬克思哲學基本特征和基本觀點研究,把馬克思哲學置于西方哲學史和西方現(xiàn)代哲學包括后現(xiàn)代主義這一宏大理論背景中重新探討它的主題、體系特征和當代意義,力圖用新的科學和哲學研究成果闡釋已成為“常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展現(xiàn)被現(xiàn)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所忽視、遺忘的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深入探討、系統(tǒng)論證馬克思有所論述但又未充分展開,同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時又契合著當代重大問題的觀點,使之上升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一點;下篇側重于馬克思主義哲學史、西方哲學史及西方現(xiàn)代哲學研究,重新考察了馬克思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思維邏輯,考察了馬克思以后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的演變,并從馬克思的觀點出發(fā)分析了西方歷史哲學、西方社會科學方法、后現(xiàn)代主義、后殖民主義,以及胡塞爾、德里達的思想轉變,以凸顯馬克思哲學的當代意義。

作者簡介

  楊耕,1956年生。安徽合肥人。1982年畢業(yè)于安徽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1991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哲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所長。先后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唯物論研究》(日本)等報刊上發(fā)表論文200篇;出版《馬克思的社會研究方法及其當代意義》《楊耕集》等著作十部;主持編寫國家級教材五部;科研成果六次獲國家級獎,七次獲省部級獎。

圖書目錄

上篇
馬克思哲學的主題和體系:一種新解讀
唯物主義的歷史形態(tài)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空間:一種新解讀
馬克思: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開創(chuàng)者
馬克思哲學的后現(xiàn)代意蘊
馬克思的實踐本體論:一種新解讀
社會與自然的關系:一種新解讀
社會的本質及其發(fā)展過程的特殊性:一種新解讀
社會發(fā)展的“自然歷史過程”:一種新解讀
社會發(fā)展中的自然形態(tài)、派生形態(tài)和超越形態(tài)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一種新解讀
馬克思的歷史必然性觀念:一種新解讀
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及其歷史進程:一種新解讀
馬克思的實踐反思理論:內涵、特征和意義
建構、反思、反映:對馬克思認識論的一種新解讀
思維的內在矛盾:一種新解讀
對象意識與自我意識及其客觀性:一種新解讀
知性思維向辯證思維的現(xiàn)代“復歸”
馬克思的社會有機體方法
馬克思的“從后思索法”:原則、內容和意義
馬克思的科學抽象法:一種新解讀
下篇
馬克思創(chuàng)立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進程和思維邏輯
法國唯物主義的兩個派別及其啟示
法國復辟時代的歷史學及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社會哲學及其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
從黑格爾的歷史辯證法到馬克思的的歷史唯物論
費爾巴哈、舍勒、馬克思的人的本質理論:一種新解讀
斯大林與盧卡奇的本體論思想:一種比較研究
西方歷史哲學的現(xiàn)代轉向及其啟示——歷史唯物主義現(xiàn)代形態(tài)的現(xiàn)代建構原則
社會科學方法的發(fā)生、范式及其歷史性轉換——馬克思社會研究方法的特征及其現(xiàn)代性
胡塞爾:從先驗自我毪塑生活世界——從馬克思的觀點看
德里達:從解構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從馬克思的觀點看
后現(xiàn)代主義:背景、實質和意義——從馬克思的觀點看
后殖民主義:實質、特征及其局限——從馬克思的觀點看
附錄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一體化”:內涵、基礎與問題——寫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出版周年之際
再版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