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共分四卷,原定120萬字,至多不超過150萬字,是想寫一部簡明扼要的專著;誰知越寫越多,現(xiàn)在全書已達200多萬字,堪稱一部大型著作了。本收上起戰(zhàn)國時期,下至雅片戰(zhàn)爭,時間跨度約2300多年左右。這么長的時間,實難事事全線貫通,一氣呵成。故全書按不同的歷史時期橫斷為九編,由兩編或三編合為一卷。但每編大體上均按相同的內容分章、節(jié)編寫,即:人口與資源開發(fā),土地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地租形態(tài)和賦役制度,階級和等級關系,官私工商業(yè)、貨幣、城市與交通,民族間的貿易和對外貿易,其中還插入相就的科學技術與發(fā)明。這樣,各編的相關章節(jié)又可以前后連貫起來,不失全書的一貫之道。按照現(xiàn)行的觀點,中國封建社會自戰(zhàn)國以后是直線式緩慢發(fā)展的,或者說是處于長期停滯狀態(tài)。其間雖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社會波動,但社會經濟總是在原地踏步,沒有多少實質性的進展。本書認為,這種觀點是不符合中國的歷史實際的。事實上,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是在不斷地曲折和反復中跳躍式前進的。其間既有高潮,也有低潮,大起大落,波濤起伏,循回上升,在世界歷史上可謂獨樹一幟。本書的編寫目的,一是有感于當前還缺乏一部像樣的中國封建社會經濟通史,二是有感于當前的經濟建設必須以中國社會經濟的歷史規(guī)律為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