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城市史研究領域的擴大與深入,中國學術界陸續(xù)翻譯出版了一些在國外學術界頗具影響力的城市史論著,如劉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城市發(fā)展史——起源、演變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Its Origins,Its Transformation,and Its Prospects)、施堅雅(G.William Skinner)主編的《中華帝國晚期的城市》(The C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等。這些譯著的出版使國內學者了解了國外城市史研究的視角和方法。特別是施堅雅一書的翻譯出版,雖然較英文第一版的刊行推遲了二十年,但是對于中國學界的城市史研究依然起著很好的啟發(fā)和推動作用。不過相比之下,這些著述的創(chuàng)作稍嫌早了一些,對中國古代中小城市的研究也顯得弱了一些,因此,我們一直期待能夠有最近幾年研究中國城市的國外著作翻譯出版。不負眾望,由成一農翻譯的《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Cities 0f Jiangnan inLate Imperial China)一書現(xiàn)在奉獻給讀者,這部譯著反映了國外學者對中國城市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帝國晚期的江南城市》是美國學者林達·約翰遜(LindaCooke Johnson)主編,1993年紐約州立大學出版。該書匯集了美國、澳大利亞、意大利和日本學者對中國長江下游蘇州、杭州、揚州和上海等城市的研究,可以說至少體現(xiàn)了當前國外中國區(qū)域城市研究的最新方法和視角。約翰·霍布金斯大學的羅威廉(WilliamT.Rowe)教授為該書撰寫的導言,更是站在學術的前沿,對目前國外學術界區(qū)域與城市研究的焦點、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不僅使我們對國外區(qū)域與城市研究的最新進展耳目一新,而且對于我們今后如何消化和吸收國外的研究理論與方法也具有指導意義。 在這里,我愿意介紹一下本書的譯者成一農。作為他讀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期間的導師,我對他可以說是非常的熟悉。成一農在讀碩士期間就對城市歷史地理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發(fā)表了一些有關古代城市的論文。在其讀書研習過程中,成一農經常關注國外的研究成果,并嘗試翻譯過一些較為重要的國外學術論文,其中就包括本書羅威廉教授的導言。該譯文發(fā)表在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刊物《歷史地理》第十八輯上,譯文發(fā)表之后,曾引起學界的關注和興趣,因此在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支持下,他在博士后工作期間終于將全書翻譯完成。成一農在翻譯過程中兢兢業(yè)業(yè),并能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進行意譯,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原書論文中引用的大量方志和文集都能一一查對出處、核定原文,為讀者提供了較大的便利。 最后,我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學者參與學術翻譯工作,將更多有價值的國外研究論著介紹給國內的讀者,從而進一步促進中外學術文化的交流,振興中華學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