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實施科教興農戰(zhàn)略,加快農村小康建設步伐,農業(yè)部把農業(yè)科教工作作為農業(yè)和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把今年確定的為“全國農業(yè)科技年”。在配合“全國農業(yè)科技年”的活動中,中國農業(yè)出版社組織各方面專家編輯出版了《科技興農奔小康叢書》。這套全書側重科技知識,兼顧政策法律,考慮區(qū)域特點,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強,旨在為廣大農民提供通俗易懂、易于應用、便于操作的科技知識與科技成果。這套叢書對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加快小康建設必將產生積極影響。劉孟軍,男,1965年生,河北望都人。河北農業(yè)大學果樹學學士、碩士,北京醫(yī)科大學植物學博士,韓國國家園藝研究生物工程博士后?,F任河北農業(yè)大學園藝學院教授、果樹學博導、植物學博導、校科技管理處處長。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干果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河北植物學會理事長、河北省青年科協(xié)副理事長及《園藝學報》和《果樹學報》編委等。主要從事干果種質資源和分子輔助育種及重要資源植物的遺傳評價和利用研究。主持國際合作及國家和省部等課題20多項,獲國家二等獎及河北省和農業(yè)部科技成果獎7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會議及10多種中外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0余篇,主編出版了《中國野生果樹》、《棗樹優(yōu)質豐產栽培技術原色圖說》、《棗優(yōu)質生產技術手冊》、《干果研究進展3》等,副主編、參編多部?,F主持中韓科技合作、中波(波蘭)科技合作、中斯(斯洛文尼亞)科技合作、國家計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重點攻關等課題10多項,內容涉及棗、蘋果、藥用植物和野生園藝植物的新品種選育、分子標記、病蟲害、高效栽培、功能食品加工等。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才,“全國青年科技標兵”,“河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北省勞動模范,河北省第八、九屆人大代表。曾獲中國植物學會和中國園藝學會“青年科技獎”。本書是由河北農業(yè)大學中國棗研究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保鮮研究所和河南省新鄭市棗樹研究所等單位的15名專家學者和活躍在棗樹科研生產第一線的科技人員,在多年從事棗樹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參考有關資料寫成的。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介紹棗樹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下篇著重圍繞棗產業(yè)各關鍵環(huán)節(jié)介紹最新的實用技術。上篇包括棗樹生產的歷史、現狀及展望,棗樹的起源、演化和分類,棗樹的分布和區(qū)劃,棗樹栽培的生物學基礎,棗樹種質資源評價和良種選育等。下篇包括名、特、優(yōu)、新品種,良種繁育技術,規(guī)范化建園技術及大樹高接換優(yōu),土、肥、水管理和棗糧間作技術,整形修剪和樹體保護,病蟲草害和自然災害及其防治,保花保果和控制采前落果技術,棗的采后商品化處理與營銷,棗的綜合加工利用,密植栽培新技術,設施栽培新技術及無公害栽培新技術等。本書提供了棗產業(yè)化開發(fā)的系統(tǒng)全面的實用技術和基礎知識,并全面展示了國內外棗樹科研生產的最新成果。本書可供從事棗樹生產、科研、教學、經營和管理的單位和人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