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這次整理,以江永集解本為底本,文字???,主要參校茅星來集注本,也參考了葉采本與張伯行本,隨校隨改,末出校記。注釋重在指明語言出處或理論淵源,有義理難明者指明義理。有關義理閘釋,盡可能借助朱熹、葉采、茅星來、江永、張伯行等舊解,舊解無法借助則白加解說。少作辭語注釋,更不疏解文意,文、辭之意可于譯文中見之。翮譯不是字句對譯,以明理為準。此本共623條,多出的一條,乃前人錄自楊伯巖本,即第五卷最后一條。卷六原有“餓死事極小,失節(jié)事極大”一條,清代張伯行刪去,換成了“今人多不知父母之愛”一條,今從張伯行本,為保持舊貌,將“餓死事極小”一條錄入注文。每條都查出具體出處注于條下,前人注錯出處的則改正,今本不見的則于注中指明。為讀者閱讀和研究方便,書后附錄了有關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