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狄更斯創(chuàng)作初斯的一部作品,作者當時正處在蓬勃的青年時代,因而作品充滿生氣和樂觀的情緒,對社會、對人生、對人類仍抱有一種無法泯滅的希望。這充分體現(xiàn)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的對人性的思索上。乍一看去,作者在這部小說中并未刻意去探究人性的深意,相反,我們可見許多的無情和冷酷;然而,正是在這種氛圍之中,一種對人性的思索卻如奔濺的水花,一點點散落并濡濕了人的眼睛。作品中那些仁慈善良的人們的所言所行自不必說,甚至于那些以偷盜為生、寄居巢穴的人們,哪怕就是費根和賽克斯這種罪孽之身,他們心靈麻木、墮落、冷酷,他們人性中那一點對光明的追求卻在最嚴酷的現(xiàn)實中表現(xiàn)出來。費根在死囚室中待死與奧立弗的最后一面時,作者似乎用了象征的筆觸,讓一個純真的少年如天使一般導引了那個罪孽深重而又可悲可憐的老朽的罪犯。賽克斯殺了南茜出逃途中夜晚遇到那場沖天烈火(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賽克斯看到:“那簡直是一種新的生活”,他在無所不在的恐懼和惶惑的折磨下去忙著撲火,要“逃避記憶,逃避自己”,他“比原先強烈十倍地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作者對這兩個人的這些安排可謂耐人思索。由此,我們也可看出,狄更斯作為一個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并不是毫無“浪漫”可言的,他的這種浪漫手筆不但存在于作品深處有待于讀者去體味,而且,他的這種手筆還能震撼人心。對于作品的欣賞和理解是多方位的,對一部作品的理解往往比作品本身還要意義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