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佛教中國佛教文化歷程

中國佛教文化歷程

中國佛教文化歷程

定 價:¥49.80

作 者: 洪修平著
出版社: 江蘇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人文學術經(jīng)典
標 簽: 佛教

ISBN: 9787534325755 出版時間: 2005-11-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17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中國佛教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彩,其涵蓋面幾乎涉及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哲學、宗教、倫理、文學、史學、藝術、教育乃至民風民俗等社會文化的一切領域,對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以及民族心理、民族精神的鑄就,都發(fā)生了并繼續(xù)發(fā)生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本書以中國佛教文化自身的發(fā)展為經(jīng),以其與別種文化形態(tài)(特別是儒和道)的關系為緯,對中國佛教文化(包括漢傳、藏傳和南傳)的豐富內(nèi)涵做了系統(tǒng)的梳理和深刻的提示,從佛教中國化的角度,對中國佛教文化的印度之源、中土之流、宗教特點、思想底蘊、理論基礎、文化精神、中外佛教文化的交流、以及佛教與中國社會和文化的關系等,都做了深入的探討和詳細的論述,全方位地生動再現(xiàn)了中國佛教文化的歷程,對于專業(yè)研究工作者和一般的文史愛好者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洪修平教授,男,1954年生,江蘇省蘇州市人。1977-1981年就讀于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獲學士學位。1981-1984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yè)讀研究生,師從孫叔平、王友三教授,1984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并留系任教。1985年考取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師從嚴北溟教授,1988年畢業(yè),獲哲學博士學位。1994-1995年受南京大學委派,先后到美國貝魯特學院、密西根大學和哈佛大學等校訪問研究并講學一年。2000年赴德國訪問講學三個月。現(xiàn)為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干,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哲學史教研室主任。并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玄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陜西老子思想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副主編以及中國宗教學會理事等。以教學和科研的突出成就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江蘇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稱號,并入選國家教育部"跨世紀優(yōu)秀人才培養(yǎng)計劃"。 主要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宗教文化的教學與科研,已出版《禪宗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中國佛教文化歷程》、《中國禪學思想史》、《禪學與玄學》、《惠能評傳》等多部學術著作,并在海內(nèi)外發(fā)表學術論文八十多篇。科研成果曾獲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江蘇省教委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和全國湯用彤學術獎等多項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先后主持國家八五社科基金項目"儒佛道三教關系史"、國家九五社科基金項目"禪宗與全真道心性論比較研究"、國家教委專項研究項目"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代化與世界化"以及江蘇省九五社科基金項目"佛道哲學與傳統(tǒng)醫(yī)學"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并正參加季羨林、湯一介主編的十二卷《中國佛教史》(承擔隋唐佛教卷)和張豈之主編的八卷本《中國思想學術史》(承擔隋唐卷)的寫作。

圖書目錄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佛教的印度之源
第一節(jié) 釋迦牟尼與佛教的創(chuàng)立
第二節(jié) 佛教的分化與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
第二章 中國佛教文化的開端(漢代)
第一節(jié) 佛教的初傳
第二節(jié) 中印文化的最初碰撞與反應
第三節(jié) 漢代譯介的佛學兩大系統(tǒng)
第三章 中國佛教文化的初具規(guī)模(魏晉)
第一節(jié) 佛教在三國時的展開
第二節(jié) 兩晉佛教與玄佛合流
第三節(jié) 中國佛教學者的崛起
第四節(jié) 鳩摩羅什及其門下
第四章 中國佛教文化的趨于繁興(南北朝)
第一節(jié) 南北朝的分裂與佛教的隆盛
第二節(jié) 僧官制度、寺院經(jīng)濟與世俗的佛教信仰
第三節(jié) 講習經(jīng)論的盛行與佛教學派的林立
第四節(jié) 竺道生對中國佛教文化的貢獻
第五節(jié) 儒佛道相融相爭與二武滅佛
第六節(jié) 佛教藝術
第五章 中國佛教文化的鼎盛(隋唐)
第一節(jié) 隋唐帝王與佛教
第二節(jié) 佛教文化的空前繁榮
第三節(jié) 天臺宗
第四節(jié) 三論宗
第五節(jié) 法相唯識宗
第六節(jié) 華嚴宗
第七節(jié) 禪宗
第八節(jié) 凈土宗
第九節(jié) 其他各宗
第十節(jié) 佛教文學藝術與社會性活動的發(fā)展
第十一節(jié) 儒佛道三教關系的新發(fā)展
第六章 中國佛教的由盛而衰及其新
第一節(jié) 佛教在衰微趨勢中的持續(xù)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佛教各宗派的演變
第三節(jié) 佛教的內(nèi)外融合
第四節(jié) 佛教向社會文化各領域的滲透
第七章 中國佛教的衰落與世俗化(明清——
第八章 中國佛教在衰落中的革新(近代)
第九章 佛教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播
第十章 中國佛教文化的對外交流
第十一章 中印佛教思想的理論基礎
第十二章 中國佛教主要宗派的理論
后記
增訂本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