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別人行善,我們一定要生歡喜心和恭敬心,千萬不可以生嫉妒心!生歡喜心就是造福,生嫉妒心就是造業(yè)??匆娝诵猩?,我們一定要隨分盡力去幫助,而且盡可能誠懇地稱贊別人良好的行為和長處。尤其沒有錢的窮人,更應該下功夫好好學習這個方法。因為窮人沒有多少錢可以布施,所以他看見別人施舍時,更應隨時起歡喜心,所謂“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縱使沒有力可出,只要出歡喜心,也仍然可以產生很多福德。我們應常觀想(想象)自己在施舍財物,幫助別人。因為如果觀想得逼真,我們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實際去幫助別人并沒有什么兩樣。所以想象或夢中行善的人自然會有福了。行善不想得到功德,功德不但自然就會有,而且會更大。當我們做了任何一件善事,我們都應該發(fā)愿把功德讓給別人,回向給一切眾生;把有為的福德,回向無上的智慧。同時盼望大家早日體悟清凈的心性,行善而不執(zhí)著我相和善相。在本書中,子安博士用一定的篇幅,介紹了華南地區(qū)的道堂和善堂,對百年以來珠江三角洲及港澳慈善事業(yè)作了認真的回顧和評價,實際上也是為華南地區(qū)社會史研究補充了不可缺少的一個側面,應該說是彌足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