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軟件構架框架
1.1 Zachman框架
1.2 構架框架
1.3 分析過程
1.4 含義
第2章 項目管理
2.1 引言
2.2 開發(fā)階段概述
2.3 關于戰(zhàn)略
2.4 關于需求分析
2.5 工序1:確定范圍
2.6 工序2:規(guī)劃工序
2.7 工序3:收集信息
2.8 工序4:對企業(yè)進行描述
2.9 工序5:確定對新系統(tǒng)的需求
2.10 工序6:確定現有系統(tǒng)的環(huán)境
2.11 工序7:籌劃變遷
2.12 小結
第3章 第1列:數據
3.1 對數據的看法
3.2 數據構架簡史
3.3 高級數據管理——元數據
3.4 圖——數據建模
3.5 使用實體/關系或對象模型
3.6 規(guī)范化
3.7 數據建模約定
3.8 實體/關系模型的驗證
3.9 需求分析提交的結果——第1列
3.10 數據與其他列
3.11 結論
第4章 第2列:行為
4.1 從企業(yè)所有者視圖到構架師視圖
4.2 途徑
4.3 功能層次圖
4.4 依賴關系圖
4.5 數據流圖
4.6 IDEF0
4.7 UML行為圖
4.8 交互圖
4.9 用例
4.10 關于業(yè)務處理反向工程
4.11 功能和處理的詳細文檔
4.12 行為分析的隱含的意義
4.13 需求分析提交的結果——第2列
4.14 行為與其他列
第5章 第4列:人員與組織
5.1 企業(yè)該如何組織(第1行)
5.2 第2行:企業(yè)所有者視圖
5.3 第3行:(人的)系統(tǒng)的本質
5.4 該模型的含義
5.5 系統(tǒng)使用
5.6 需求分析提交的結果——第4列
5.7 人員、組織和其他列
第6章 第3列:位置
6.1 第2行:地理
6.2 第3行:網絡(和其他列)
6.3 需求分析提交的結果——第3列
第7章 第5列:時序
7.1 引言
7.2 第1行:范圍
7.3 第2行:企業(yè)所有者視圖
7.4 第3行:構架師視圖
7.5 需求分析提交的結果——第5列
7.6 時序和其他列
7.7 結論
第8章 第6列:動機
附錄A Zachman框架
附錄B 數據建模技術比較:句法約定
附錄C 商業(yè)規(guī)則組動機模型
附錄D 改進的商業(yè)規(guī)則組動機模型
術語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