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自然科學自然科學總論科學哲學

科學哲學

科學哲學

定 價:¥18.00

作 者: 周林東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哲學交叉學科系列叢書
標 簽: 科學哲學

ISBN: 9787309039870 出版時間: 2004-09-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25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科學哲學是當代西方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同時又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哲學學科。國外許多大學都開設這樣的課程,供文理科學生選修,我國也不例外。目前國內(nèi)的科學哲學出版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屬于科學哲學史性質(zhì),另一類就是科學哲學概論。《科學哲學》的最大特點就是史論結合,基本上吸收了以上兩類的研究成果,并且有所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作者力圖避免重復同類出版物的寫法,以全新面貌展示國內(nèi)外科學哲學的研究成果?!犊茖W哲學》內(nèi)容包括科學哲學的學科性質(zhì)、歷史發(fā)展、基本論題和相關論題四大部分,大體上囊括了廣義和狹義兩種科學哲學的主要內(nèi)容。當然,《科學哲學》仍以狹義的科學哲學為主,在這方面參照了國外高校的同類教科書或讀物,注意吸收他人長處?!犊茖W哲學》可供國內(nèi)高校作為教學用書。另外,《科學哲學》在寫法上既照顧到專業(yè)水平,又考慮到一般讀者的需要,盡可能做到通俗化,尤其是在文理溝通方面作了一定的嘗試和探索。

作者簡介

  游汝杰,1941年生,溫州人,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國際中國語言學會理事,現(xiàn)為全國漢語方言學會理事、中國語言學會理事、中國社會語言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方言學和社會語言學。出版專著十余種,主要有:《方言與中國文化》(主著)、《漢語方言學導論》、《中國文化語言引論》、《西洋傳教士漢語方言學著作書目考述》、《上海市區(qū)方言志》(語法部分)。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刊于《中國語文》、《方言》、《民族語文》等。先后執(zhí)教的課程有:社會語言學、現(xiàn)代漢語研究、漢語方言學、漢藏語系概要、專業(yè)英語、語音學等。曾獲九項省部級以上優(yōu)秀學術成果獎,其中主要有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全國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學術著作一等獎。并先后多次到歐美、日本、港臺訪問或講學。鄒嘉彥,“二戰(zhàn)”期間出生,祖籍廣東佛山。早年就讀于上海、香港與新加坡,大學期間主修數(shù)學與物理,后獲哈佛大學語言學碩士、加州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F(xiàn)任香港城市大學語言學與亞洲語言學講座教授、語言資訊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執(zhí)教的課程主要有社會語言學、粵語方言學。近年在社會語言學、計算語言學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專著有《漢語與華人社會》、《語言接觸論集》(均與游汝杰合作)等。參與主編的《中國語言地圖集》 1999年曾獲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先后在法國國家高等人文科學院、美國加州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本亞非文化語言研究所、北京大學等任研究員、客座教授,并曾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陳六使客座教授、廈門大學南強講座員,現(xiàn)為《中國語文》、《語言研究》、《國際中國語言學評論》、《自然言語處理》(日本)、《中文計算語言學期刊》(臺灣)、《國際東方語言電腦學報》(新加坡)等書刊編委。社會兼職有中文信息學會(中國)理事、中文電腦學會(美國)會長、香港語言學會創(chuàng)會會長等;2004年為亞洲自然語言處理聯(lián)會創(chuàng)會會長、中國社會語言學會顧問等。并于2001年榮膺比利時皇家科學院海外院士。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jié) 什么是科學哲學
    一、作為認識論的科學哲學
    二、作為一種哲學理想的科學哲學
    三、作為一門學科的科學哲學
   第二節(jié) 科學哲學研究什么
    一、科學的整體和部分
    二、科學的理論和實踐
    三、科學的基礎和合理性
   第三節(jié) 怎樣研究科學哲學
    一、結合科學史研究科學哲學
    二、把科學哲學置于哲學史背景中來研究
    三、從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中來考察科學
   第四節(jié) 為什么要研究科學哲學
    一、科學哲學是近現(xiàn)代西方哲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應包含科學哲學
    三、高科技時代需要科學哲學
   
   第二章 科學哲學的歷史
   第一節(jié) 科學哲學起源于對真理的研究
    一、科學-哲學的分裂和西方哲學的“認識論轉(zhuǎn)向”
    二、確定性的尋求:從笛卡兒到康德
    三、科學主義的先聲
    四、認識論的困境
   第二節(jié) 現(xiàn)代科學哲學的興起
    一、邏輯主義和西方哲學的“語言學轉(zhuǎn)向”
    二、科學靜力學:羅素、維特根斯坦和邏輯經(jīng)驗主義
    三、歸納邏輯的研究
    四、知識論的困難
   第三節(jié) 科學哲學的“后現(xiàn)代”發(fā)展趨勢
    一、非正統(tǒng)的科學哲學和西方哲學的“解釋學轉(zhuǎn)向”
    二、科學動力學:波普爾和歷史主義
    三、科學發(fā)展的合理性
    四、科學哲學向何處去
   
   第三章 科學哲學的基本論題
   第一節(jié) 科學的分界
    一、分界問題的提出
    二、分界的方法和標準
    三、分界問題的復雜性
    四、批判偽科學,保護新科學
   第二節(jié) 科學的發(fā)現(xiàn)
    一、科學發(fā)現(xiàn)的性質(zhì)
    二、科學發(fā)現(xiàn)的過程
    三、科學發(fā)現(xiàn)的邏輯研究
    四、科學創(chuàng)造的心理學機制
   第三節(jié) 科學的結構
    一、科學理論的語言結構
    二、科學理論的邏輯結構
    三、“單理論”式科學結構的缺陷
    四、各種“多理論”式的科學結構
   第四節(jié) 科學的說明
    一、理想的說明模型及其邏輯
    二、說明和預言
    三、覆蓋律模型的困難
    四、其他的說明模型
   第五節(jié) 科學的評價
    一、科學評價的邏輯
    二、歸納評價的概率
    三、歸納評價的“悼論”
    四、評價層次和評價標準
    五、科學評價和科學史
   第六節(jié) 科學的發(fā)展
    一、科學目標與科學進步
    二、科學合理性與科學實在論
    三、科學發(fā)展的模式分析
    四、科學史和編史方法論
   
   第四章 科學哲學的相關論題
   第一節(jié) 科學與哲學
    一、先天主義和科學主義
    二、形而上學和科學哲學
    三、科學的理性和科學家的“宗教感”
    四、解釋學的循環(huán)和科學的統(tǒng)—
   第二節(jié) 科學與社會
    一、科學革命和社會革命
    二、科學和意識形態(tài)
    三、科學與反科學
   第三節(jié) 科學與價值
    一、科學的認識價值
    二、科學的倫理價值
    三、科學的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