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那四次的大改建,我們認識到一個事實,就是城墻的存在也并不能阻礙城區(qū)某部分一定的發(fā)展,也不能防止某部分的衰落。全城各部分是隨著政治、軍事、經濟的需要而有所興廢。北京過去在體形的發(fā)展上,沒有被它的城墻限制過它必要的展拓和所展拓的方向,就是一個明證?!覀儛圩o文物建筑,不僅應該愛護個別的一殿、一堂、一樓、一塔,而且必須愛護它的周圍整體和鄰近的環(huán)境。我們不能坐視,也不能忍受一座或一組壯麗的建筑物遭受到各種各式直接或間接的破壞,使它們委曲在不調和的周圍里,受到不應有的宰割。獨有中國建筑經歷極長久之時間,流布甚廣大的地面,而在其最盛期中或在其后代繁衍期中,諸重要建筑物,均始終不脫其原始面目,保存其固有主要結構部分,及布置規(guī)模。雖則同時在藝術工程方面,又皆無可置議的進化至極高程度。更可異的是:產生這建筑的民族的歷史卻并不簡單,且并不缺乏種種宗教上、思想上、政治組織上的壘出變化,更曾經多次與強盛的外族或在思想上和平的接觸,或在實際利害關系上發(fā)生沖突戰(zhàn)斗……這結構簡單,布置平整的中國建筑初形,會如此泰然,享受幾千年繁衍的直系子嗣,自成一個最特殊、最體面的建筑大族,實是一樁極值得研究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