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移動通信的主要特點 1.2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 1.3 移動通信的發(fā)展趨勢與展望 1.4 關于本書的內容與安排 1.5 本章小結第2章 無線傳播與移動信道 2.1 移動信道的特點 2.1.1 移動通信信道的3個主要特點 2.1.2 移動通信信道中的電磁波傳播 2.1.3 接收信號中的3類損耗與4種效應 2.2 3類主要快衰落 2.2.1 空間選擇性衰落 2.2.2 頻率選擇性衰落 2.2.3 時間選擇性衰落 2.2.4 實際移動通信中3類選擇性衰落產生的條件 2.3 傳播類型與信道模型的定量分析 2.3.1 傳播損耗的初步定量分析 2.3.2 大范圍的傳播衰耗的定量分析 2.3.3 中、小范圍的傳播損耗的定量分析 2.3.4 移動通信中的幾種主要噪聲與干擾 2.4 多徑信道的其他數(shù)學模型 2.5 本章小結 習題第3章 多址技術與擴頻通信 3.1 多址技術的基本概念 3.2 移動通信中的典型多址接入方式 3.2.1 FDMA 3.2.2 TDMA 3.2.3 CDMA 3.3 擴頻通信的基本概念 3.3.1 窄帶與寬帶通信系統(tǒng) 3.3.2 直擴式碼分多址DS-CDMA 3.3.3 直擴系統(tǒng)的主要技術指標 3.3.4 擴頻通信的優(yōu)缺點 3.4 碼分多址CDMA中的地址碼 3.4.1 地址碼分類與設計要求 3.4.2 信道地址碼 3.4.3 用戶地址碼 3.4.4 基站地址碼 3.5 偽隨機序列和擴頻碼的理論基礎與分析 3.5.1 偽隨機序列的主要性質 3.5.2 擴頻序列的相關特性 3.6 本章小結 習題第4章 信源編碼與數(shù)據(jù)壓縮 4.1 語音壓縮編碼 4.1.1 引言 4.1.2 數(shù)字通信中的語音編碼 4.1.3 語音壓縮編碼原理 4.2 移動通信中的語音編碼 4.2.1 GSM系統(tǒng)的RPE-LTP聲碼器原理 4.2.2 IS-96系統(tǒng)的QCELP聲碼器 4.2.3 CDMA2000系統(tǒng)的EVRC聲碼器 4.2.4 WCDMA系統(tǒng)中的AMR聲碼器 4.3 圖像壓縮編碼 4.3.1 圖像編碼標準簡介 4.3.2 靜止圖像壓縮標準JPEG 4.3.3 準活動圖像視頻壓縮標準H.26X 4.3.4 活動圖像視頻壓縮標準MPEG 4.3.5 第二代視頻壓縮編碼標準 4.4 本章小結 習題第5章 移動通信中的鑒權與加密 5.1 概述 5.1.1 移動通信中的安全需求 5.1.2 移動環(huán)境中的安全威脅及相應措施 5.2 保密學的基本原理 5.2.1 引言 5.2.2 廣義保密系統(tǒng)的物理、數(shù)學模型 5.2.3 序列密碼 5.2.4 分組密碼 5.2.5 公開密鑰密碼 5.2.6 認證系統(tǒng) 5.3 GSM系統(tǒng)的鑒權與加密 5.3.1 防止未授權非法用戶接入的鑒權(認證)技術 5.3.2 防止空中接口竊聽的加解密技術 5.4.3 臨時移動用戶身份碼TMSI更新技術 5.3.4 防止非法或過期設備接入的用戶識別寄存器(EIR) 5.4 IS95系統(tǒng)的鑒權與加密 5.4.1 鑒權認證技術 5.4.2 加密技術 5.5 WCDMA系統(tǒng)的信息安全 5.5.1 認證與密鑰分配(協(xié)商) 5.5.2 空中接口安全算法 5.6 其他類型加密算法 5.6.1 單向Hash函數(shù)和消息摘要算法 5.6.2 IDEA算法 5.7 本章小結 習題第6章 調制理論 6.1 移動通信系統(tǒng)的物理模型 6.1.1 理想加性白色高斯(AWGN)信道C1 6.1.2 慢衰落信道C2 6.1.3 快衰落信道C3,C4,C5與C6 6.1.4 傳輸可靠性與抗衰落、抗干擾性能 6.2 調制/解調的基本功能與要求 6.2.1 調制/解調的基本功能 6.2.2 數(shù)字式調制/解調的分類 6.2.3 基本調制方法原理及性能簡要分析 6.3 MSK/GMSK調制 6.3.1 為什么采用GMSK調制 6.3.2 MSK信號形式 6.3.3 MSK調制器結構 6.3.4 MSK信號的特點 6.3.5 MSK解調器結構 6.3.6 MSK與GMSK信號的功率譜密度 6.3.7 MSK與GMSK誤碼(比特)公式 6.3.8 GMSK調制的小結 6.4 π/4-DQPSK調制 6.4.1 π/4-DQPSK差分檢測 6.4.2 π/4-DQPSK Viterbi檢測 6.5 3π/8-8PSK調制 6.5.1 8PSK調制 6.5.2 3π/8-8PSK調制 6.6 用于CDMA的調制方式 6.6.1 直擴系統(tǒng)(DS-SS)中BPSK調制 6.6.2 平衡四相擴頻調制 6.6.3 復四相擴頻調制(CQPSK) 6.6.4 控制峰平比——OQPSK與CQPSK調制 6.7 IEEE 802.11采用的擴頻調制方式 6.7.1 Barker碼 6.7.2 互補碼鍵控擴頻(CCK)調制 6.8 本章小結 習題第7章 信道編碼 7.1 信道編碼的基本概念 7.1.1 信道編碼的定義 7.1.2 信道編碼的分類 7.1.3 幾種最典型的信道編碼 7.2 線性分組碼 7.2.1 線性分組碼 7.2.2 循環(huán)碼 7.2.3 檢錯碼 7.3 卷積碼 7.3.1 基本概念 7.3.2 編碼器的結構 7.3.3 卷積碼的描述 7.3.4 維特比(Viterbi)譯碼 7.4 級聯(lián)碼 7.4.1 基本概念 7.4.2 級聯(lián)碼的標準與性能 7.5 Turbo碼 7.5.1 Turbo碼的編碼原理 7.5.2 Turbo碼的譯碼器結構 7.5.3 Turbo碼的主要特性 7.6 交織編碼 7.6.1 交織編碼的基本原理 7.6.2 分組(塊)交織器的基本性質 7.7 ARQ與HARQ簡介 7.7.1 ARQ引入原因 7.7.2 ARQ的分類 7.7.3 HARQ基本原理 7.8 信道編碼理論上的潛在能力與最大編碼增益 7.9 GSM系統(tǒng)的信道編碼 7.9.1 GSM的信道編碼方案 7.9.2 全速率語音信道TCH/FS的信道編碼 7.10 IS-95系統(tǒng)中的信道編碼 7.10.1 檢錯CRC 7.10.2 前向糾錯碼(FEC) 7.10.3 交織編碼 7.11 CDMA2000系統(tǒng)的信道編碼 7.11.1 檢錯CRC 7.11.2 前向糾錯碼FEC 7.11.3 交織編碼 7.12 WCDMA系統(tǒng)的信道編碼 7.12.1 信道編碼/復用流程 7.12.2 WCDMA中的信道檢錯、糾錯編碼 7.12.3 WCDMA中不同業(yè)務數(shù)據(jù)的編碼/復用過程 7.13 本章注記 7.14 本章小結 習題第8章&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