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導論 關注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問題——此項研究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一 未成年人——一年不容忽視的犯罪群體
二 家庭——未成年人社會化的首屬環(huán)境
三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區(qū)位特征
四 此項研究的社會學視角及其主要內容
第一章 城市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征
一 年齡特征:令人擔憂的“危險期”
二 生存狀態(tài):游離于社會控制的邊緣
三 犯罪動機:失意與迷茫
四 犯罪類型:欲望與“激情”的碰撞
五 行為特征:同齡群體的交叉感染
六 犯罪軌跡:不良行為的歷史積淀
第二章 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法定職責
一 示成年人的權利及其家庭保護
二 家庭對未成年人的撫養(yǎng)義務和教育職責
三 家庭失職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侵害
第三章 城市未成年犯的家庭背景
一 他們跟誰生活在一起?
二 不和諧的家庭關系
三 經濟狀況:家庭貧困、零花錢多凸顯弊端
四 父母的職業(yè)特征:個體戶家庭高發(fā)子女犯罪
五 父親的基本素質:道德素養(yǎng)差、文化程度底
第四章 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和缺失與未成年人犯罪
一 父母角色認知偏差、定位錯誤
二 傾斜的教育價值觀:忽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三 有心無力:父親教育能力極度缺乏
四 家庭暴力:不良行為的催化劑
五 過度滿足:并非孩子的真正需要
六 物極必反:管教過嚴的惡果
七 監(jiān)護人責任履行的客觀障礙
第五章 家庭與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影響因素
一 家庭: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
二 家庭:抵御不良社會文化
三 家庭:大眾傳媒的“過濾器”
第六章 未成年犯矯治——家庭義不容辭
第七章 未成年犯回歸社會后的家庭責任
第八章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礎工程——創(chuàng)建學習型家庭
第九章 家庭問題的社會干預
附錄一 調查資料使用說明和統(tǒng)計指標解釋
附錄二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