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遠程接入技術的發(fā)展歷史 2
1.1 模擬技術的世界 4
1.2 ISDN 6
1.3 ADSL時代的到來 8
1.4 ADSL的優(yōu)點 9
1.5 推動高速接入技術發(fā)展的各種應用 10
1.5.1 DSL上的視頻應用 10
1.5.2 基于IP的語音 11
1.5.3 駐地網關 12
1.5.4 高速Internet訪問和VPN應用 14
1.6 前瞻 14
1.7 參考文獻 14
第2章 各種xDSL技術的特性及在物理層和
數(shù)據(jù)鏈路層上的考慮 16
2.1 ADSL 20
2.2 VDSL 22
2.3 IDSL 23
2.4 SDSL 24
2.5 G.Shdsl 24
2.6 各種xDSL技術的特性比較 25
2.7 物理層(第1層)上的設計考慮 25
2.7.1 銅線環(huán)路問題 26
2.7.2 距離和帶寬 26
2.7.3 噪音裕量 27
2.7.4 比特調動 33
2.7.5 Trellis編碼 33
2.8 數(shù)據(jù)鏈路層(第2層)上的設計考慮 34
2.8.1 ATM技術基礎 34
2.8.2 ATM信元包頭 36
2.8.3 ATM參考模型 37
2.8.4 ATM虛連接及其在ADSL部署中的應用 37
2.8.5 為什么ATM能保障QoS 41
2.9 前瞻 43
2.10 參考文獻 43
第3章 業(yè)務提供 44
3.1 ADSL功能塊 45
3.1.1 CPE部分 46
3.1.2 網絡接入提供商(NAP) 47
3.1.3 網絡服務提供商(NSP) 50
3.2 CLEC和ILEC 50
3.2.1 CLEC所面臨的挑戰(zhàn) 50
3.2.2 競爭 51
3.3 批發(fā)服務提供商 51
3.3.1 端到端VC體系的批發(fā)業(yè)務 52
3.3.2 采用VC聚合的批發(fā)業(yè)務 53
3.4 零售服務提供商 54
3.5 xDSL網絡的集中式與分布式體系 55
3.5.1 集中式體系 56
3.5.2 分布式體系--一種新模式 57
3.5.3 比較集中式與分布式體系結構 59
3.5.4 利用IP DSL交換機的優(yōu)點 60
3.5.5 IP DSL交換機部署案例 61
3.6 在部署任何體系時應考慮的要點 63
3.7 前瞻 64
第4章 接入與核心體系 66
4.1 接入網絡 70
4.2 RFC 1483橋接 70
4.2.1 RFC 1483橋接操作描述 71
4.2.2 RFC 1483橋接的優(yōu)點 74
4.2.3 RFC 1483橋接的缺陷 74
4.2.4 實施考慮 75
4.2.5 設計考慮 76
4.2.6 CPE選項 77
4.2.7 IP地址管理 78
4.2.8 如何到達業(yè)務目標 79
4.2.9 結論 80
4.3 路由橋接封裝(Routed Bridge Encapsulation, RBE)的基線體系 80
4.3.1 RBE操作描述 80
4.3.2 RBE體系的優(yōu)點 82
4.3.3 RBE體系的缺陷 82
4.3.4 實現(xiàn)考慮 83
4.3.5 RBE體系的設計考慮 83
4.3.6 IP地址管理 86
4.3.7 如何到達業(yè)務目標 87
4.3.8 結論 89
4.4 PPP over ATM 89
4.4.1 技術簡介 90
4.4.2 PPPoA操作描述 90
4.4.3 PPPoA的優(yōu)點 91
4.4.4 PPPoA的缺陷 92
4.4.5 實現(xiàn)考慮 92
4.4.6 PPPoA體系的設計考慮 93
4.4.7 CPE選項 95
4.4.8 IP地址管理 95
4.4.9 如何到達業(yè)務目標 97
4.4.10 結論 99
4.5 PPP over Ethernet(PPPoE)體系結構 99
4.5.1 PPPoE的操作描述 100
4.5.2 PPPoE體系的優(yōu)點 102
4.5.3 PPPoE體系的缺陷 103
4.5.4 實現(xiàn)考慮 103
4.5.5 PPPoE體系的設計考慮 104
4.5.6 CPE選項 105
4.5.7 IP地址管理 105
4.5.8 業(yè)務目標如何到達 106
4.5.9 結論 106
4.5.10 參考文獻 106
4.6 RFC 1483路由體系 107
4.6.1 RFC 1483路由體系的操作描述 107
4.6.2 RFC 1483路由體系的優(yōu)點 108
4.6.3 RFC 1483路由體系的缺點 109
4.6.4 RFC 1483路由體系的實現(xiàn)考慮 109
4.6.5 RFC 1483路由體系的設計考慮與關鍵點 110
4.6.6 IP地址管理 111
4.6.7 CPE選項 111
4.6.8 如何到達業(yè)務目標 111
4.6.9 結論 111
4.7 核心網絡 112
4.8 第二層隧道協(xié)議(L2TP) 112
4.8.1 L2TP的操作描述 114
4.8.2 使用Cisco IOS的調試命令來觀察L2TP隧道的建立步驟 115
4.8.3 設計考慮:L2TP的優(yōu)點 121
4.8.4 設計考慮:L2TP的缺陷 121
4.8.5 L2TP中的IP地址管理 124
4.8.6 參考文獻 124
4.9 基于MPLS的VPN 124
4.9.1 MPLS VPN的操作描述 125
4.9.2 全網狀和中心-分支型MPLS VPN 127
4.9.3 MPLS VPN的網絡元素 131
4.9.4 MPLS VPN的設計考慮 134
4.9.5 已擁有MPLS VPN網絡的服務提供商 135
4.9.6 VPN管理 138
4.9.7 參考文獻 138
4.10 業(yè)務選擇網關 138
4.10.1 SSG術語 140
4.10.2 SSG業(yè)務模型 143
4.10.3 SSG的業(yè)務訪問模式 156
4.11 前瞻 157
第5章 案例學習 158
5.1 案例學習1:小到中型的業(yè)務批發(fā)SP 160
5.1.1 體系設計分析 160
5.1.2 ATM VC考慮 161
5.1.3 DSLAM 考慮 162
5.1.4 過預訂率(Over-Subscription Ratio) 162
5.1.5 DSLAM對向(Subtending) 163
5.1.6 ATM聚合 165
5.1.7 第三層考慮 165
5.1.8 結論 167
5.2 案例學習2:大型批發(fā)SP 167
5.2.1 體系設計分析 167
5.2.2 ATM VC考慮 167
5.2.3 DSLAM考慮 168
5.2.4 軟PVC考慮 169
5.2.5 從事批發(fā)業(yè)務的SP和封裝方式 169
5.2.6 采用RBE作為封裝方式 170
5.2.7 采用PPPoX作為封裝方式 170
5.2.8 對代理RADIUS服務器的考慮 171
5.2.9 采用PPPoX-L2TP作為封裝方式 172
5.2.10 數(shù)字游戲:決定會話和隧道的數(shù)量 173
5.2.11 聚合設備的吞吐量 174
5.2.12 對被管理的LNS的考慮 175
5.2.13 對SLA的考慮 175
5.2.14 對RADIUS服務器的考慮 176
5.2.15 用戶認證考慮 176
5.2.16 結論 177
5.3 案例學習3:超大型批發(fā)SP 177
5.3.1 體系設計分析 178
5.3.2 使電話局與PoP點之間的ATM核心層可以交換
百萬條PVC的方式1 179
5.3.3 使電話局與PoP點之間的ATM核心層可以交換
百萬條PVC的方式2 180
5.3.4 使電話局與PoP點之間的ATM核心層可以交換
百萬條PVC的方式3 184
5.3.5 結論 187
5.4 案例學習4:VPN業(yè)務 188
5.4.1 體系設計分析 188
5.4.2 隧道管理 189
5.4.3 邊緣處的MPLS VPN 189
5.4.4 核心層的MPLS VPN 191
5.4.5 MPLS VPN和駐地用戶 192
5.4.6 增值業(yè)務 192
5.4.7 結論 195
5.5 前瞻 196
第6章 網絡管理和業(yè)務提供 198
6.1 業(yè)務提供 200
6.2 快速業(yè)務提供 201
6.3 計費和結算 204
6.4 總結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