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第1~6分冊)(套裝共6冊)》包括《流亡文學》,《德國的浪漫派》,《法國的反動》,《英國的自然主義》,《法國的浪漫派》,《青年德意志》。丹麥批評家勃蘭兌斯的六卷本《十九世紀文學主流》,本社已于1980—1986年先后出版幾位譯者執(zhí)筆的中文本,當時為國內的外國文學研究者提供過比較及時而必要的幫助。為了便于新舊讀者系統(tǒng)閱讀和收藏,我們今天將它重印并一次出齊,除將人名、地名予以統(tǒng)一外,對譯文未作大的改動。勃蘭兌斯(1842—1927),生于哥本哈根的猶太家庭;1864年畢業(yè)于哥本哈根大學;1864至1871年漫游歐陸,在巴黎結識大批評家泰納和勒南,及英國政治哲學家米爾等,深受他們思想的影響。回國后,他在哥本哈根大學教授文學。為了幫助丹麥擺脫文化上的孤立狀態(tài)和地方主義,他以革新者的熱情宣傳西歐政治文化傳統(tǒng)。他為宣傳進步思想和現(xiàn)代社會改革而寫作,號召反對后期浪漫主義和抽象的唯心主義,《十九世紀文學主流(第1~6分冊)(套裝共6冊)》就是他在哥本哈根大學的講義。他進而和現(xiàn)代文學先驅易卜生一起,共同提倡精神革命;并和北歐文化名流比昂松、雅可布森、斯特林堡等,共同領導了北歐文學的自然主義運動。為此受到國內保守勢力的反對,他被稱為“不信上帝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