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早知道五臺山是久負盛名的避暑勝地,農歷六、七月,三伏驕陽炎炎,燥熱難耐,然而五臺山卻氣候清涼,爽快宜人。這里峰巒疊翠,嘉木蔥籠,野花爛漫,清泉遍地,伽藍寺宇,散布其間。時有清風徐徐,拂人面頰,藍天上白云從頭上飄過,灑一陣碎雨,復又陽光燦爛,滿目清新。盛夏白晝,氣溫適中,早晚還略顯些涼意。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而五臺山,則是群仙畢至。且看其山勢,既雄偉,又舒緩含蓄,非純有險峻者可比。所以,那靈氣的寺院,卓越的山景,還是久久的縈繞于懷......五臺太行相連。太行山如千里巨龍,騰躍于山西省東邊,它的頭,便是昂立于晉東北的五臺山。五臺山的中心地區(qū)臺懷鎮(zhèn),是一個山水環(huán)繞的秀麗山鎮(zhèn)。臺懷鎮(zhèn)地處由五臺山五大高峰東臺、西臺、南臺、北臺和中臺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臺懷”。五臺山的五座主峰,以五方來命名。分別稱為東臺、北臺、西臺、南臺、中臺。五臺具指,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始終如此。其余三臺歷史上曾發(fā)生過變化。北臺,最早定為大黃尖山,后改為葉斗峰;中臺,最早定為葉斗峰,后改為翠巖峰;南臺,最早定為翠巖峰,繼改為古南臺,最后定為錦繡峰。五臺具指的變遷,應是歷史上宗教活動中,必由北向南發(fā)展的客觀反映。今五臺山五座主峰,東臺、北臺、西臺、中臺為一列山脈,南臺獨立為峰。山石多為片麻巖、大理巖、石英巖組成,強度較大,不易剝蝕。形成了山頂平緩,可降飛機;溝谷縱深,狀如U形的特殊風貌。五座臺頂,又各具景觀。東有離岳火珠,北有玉澗瓊脂,西有麗農瑤室,南有洞光珠樹,中峰則有自明之金,環(huán)光之壁。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圣地,與四川峨嵋山、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并稱為我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五臺山,以其建寺歷史悠久和規(guī)模宏大,居于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古往今來,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不可勝數(shù),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紛至沓來,朝山禮佛和參觀游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