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們必須仰望點什么。必須時常提醒自己:讓疲倦的視線從物面上移開,從狹窄而瑣碎的生存槽溝里昂起,向上,向著高遠,看一看那巍峨與矗立,看一看那自由與遼闊、澄明與純凈……王開嶺,男,1969年8月生,祖籍山東滕州。曲阜師大政治系87級畢業(yè)。大學期間開始在《人民文學》發(fā)表詩歌作品。91年畢業(yè)后客居濟寧,先后創(chuàng)作散文、思想性隨筆、文學評論一百五十余萬字。近年寫作以關注體制文化和國民生態(tài)為主,同時兼顧文學性思考。主要發(fā)表于《方法》《天涯》《隨筆》《黃河》《書屋》《東方》《社會科學論壇》《博覽群書》《人民文學》《世界文學》《長城》《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等。著有思想隨筆集和文學評論集《激動的舌頭》(中國電影出版社)《黑暗中的銳角》(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跟隨勇敢的心》《精神自治》(中國工人出版社)《有毒的情人》(云南人民出版社)共五部。早年曾獲上海“萌芽文學獎”“山東文學獎”等。作品入錄《1949—1999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精選·散文卷》、連續(xù)多年《中國年度最佳散文》〈中國年度最佳雜?摹貳兜貝⑽木貳泛?。?979—2001人文隨筆》等百余選本。精神奴役首先來自于自身,個人自由終究要靠自治的心靈和精神保障。王開嶺過的是一種有信仰的生活,因為他對生命的真與美充滿了崇敬和熱愛。他關注生命的“個”,在圣潔的墓地里聆聽靈魂的回聲,對星空久久地凝視,在他的心中有一團火焰在燃燒,他的血管里面流淌著激情和真誠,內心的沖突爆發(fā)出巨大的精神力量,抗拒著卑微和世俗。王開嶺是幸福的,他保持了自己的性情,鞏固了自己的“精神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