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白,1925年生,四川萬縣人。194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經濟系,現任西南財經大學名譽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省社會科學聯合會主席、經濟理論刊物《經濟學家》雜志主編、全國高等財經院校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資本論研究會會長。1946年以來一直在四川大學、四川財經學院從事經濟學教學工作。1980年一1985年任四川財經學院副院長,1985年至1991年2月任西南財經大學校長。曾任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四川省政協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劉詩白是著名理論經濟學家。1958年以前,劉詩白主要研究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及社會主義經濟問題,出版了《原予能利用上的兩條路線》、《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及其危機》等專著。此后,他的研究重心是政治經濟學基本理論,特別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著有《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若干問題研究》、《社會主義所有制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學原論》、《產權新論》、《論體制創(chuàng)新》、《主體產權論》等十二本專著。劉詩白致力于新時期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他發(fā)表一系列論文,強調政治經濟學要拓寬研究范圍,除研究生產關系而外,要研究生產力和經濟運行機制,還要研究精神生產;主張在研究方法上要加強數量分析,強調經濟學是“致用之學”,要以服務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為宗旨。劉詩白較早地提出和闡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概念,在1979年4月寫的《論社會主義計劃管理與利用市場機制》一文中鮮明地提出:“市場經濟具有一般經濟范疇性質”,“社會主義經濟仍然具有市場經濟性質”等等論題,在1988年的《論產權自主轉讓》中說:“我國新近出現的產權流動化,生動地表現了改革開創(chuàng)了一個強勁的經濟市場化的發(fā)展進程,顯示出我國經濟的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邁進”。劉詩白是我國較早提出社會主義所有制多元性的學者之一。早在1981年,他就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所有制結構的多元性、所有制形式的多樣性、公有制具體形式的多層次性的“三性”觀點。他在1985年的《論社會主義所有制具體形式的多樣性》中指出:“就某一特定所有制類型來說,它也是體現于多種具體形式之中”,“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也不是一個模式,而是具有多樣的豐富的具體形式”。劉詩白1988年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的學術論文,從理論上闡述市場主體必須是產權主體,提倡構建產權明晰和產權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制,把單一國有產權制度改造為多元產權制度;把高度集中的國有國營的產權制度,改造為兩權相分離的產權制度;把模糊不清的產權關系改造為明晰化的產權關系。他在產權研究中提出不少新鮮見解,他闡述的馬克思主義的產權新理論體現在1999年出版的《主體產權論》這一部新著中。劉詩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他在參加人大、政協活動中就經濟改革、教育發(fā)展、反腐倡廉等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議。1987年他提出國有專業(yè)銀行企業(yè)化改革的設想,1989年他在全國人大提出建立貨幣委員會的提案,1990年提出的“緩解市場疲軟十策”,引起了決策部門的重視。劉詩白強調經濟學是致用之學。“學而不思則罔”,這是他信守的格言。理論研究要立足實際,有所創(chuàng)新,有所發(fā)展,是他的學術研究的鮮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