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篇 習題及復習思考題
一、習題
二、復習思考題
第二篇 實驗指示書
一、煤的工業(yè)分析
二、煤的發(fā)熱量測定
三、煙氣分析
四、鍋爐的熱工試驗
五、蒸汽濕度的測定
六、硬度的測定(EDTA滴定法)
七、堿度的測定(容量法)
八、溶解氧的測定(兩瓶法)
九、鍋爐水循環(huán)實驗
第三篇 鍋爐的熱力計算及通風計算
一、SHL10-1.3/350-WI型鍋爐的熱力計算
(一)鍋爐參數(shù)
(二)鍋爐燃料與燃燒計算
(三)鍋爐熱平衡及燃料消耗量計算
(四)爐膛的熱力計算
(五)凝渣管的熱力計算
(六)蒸汽過熱器的熱力計算
(七)鍋爐管束的熱力計算
(八)省煤器的熱力計算
(九)空氣預熱器的熱力計算
(十)鍋爐熱力計算匯總表
二、SHI-10一1.3/350-W I型鍋爐的通風計算
(一)計算依據(jù)
(二)鍋爐的煙氣阻力計算
(三)鍋爐的空氣阻力計算
第四篇課程設計指導書
一、課程設計(作業(yè))任務
(一)日的
(二)設計題目
(三)原始資料
(四)設計(作業(yè))內容和要求
二、課程設計(作業(yè))指導書
(一)鍋爐型號和臺數(shù)的選擇
(二)水處理設備的選擇及計算
(三)給水設備和主要管道的選擇計算
(四)送、引鳳系統(tǒng)的設計
(五)運煤除灰方法的選擇
(六)鍋爐房工藝布置
(七)制圖要求
(八)設計說明書的編制
第五篇 鍋爐房課程設計示例
一、三臺KZL4-0.7-A鍋爐房工藝設計
(一)設計概況
(二)原始資料
(三)熱負荷計算及鍋爐選擇
(四)給水及水處理設備的選擇
(五)汽水系統(tǒng)主要管道管徑的確定
(六)分汽缸的選用
(七)送、引風系統(tǒng)的設備選擇計算
(八)燃料供應及灰渣清除系統(tǒng)
(九)鍋爐房布置
(十)鍋爐房人員的編制
(十一)設計技術經濟指標
(十二)鍋爐房主要設備表
二、兩臺SHL10-1.3-P鍋爐房工藝設計
(一)設計的原始資料
(二)鍋爐型號和臺數(shù)選擇
(三)水處理設備的選擇
(四)汽水系統(tǒng)的設計
(五)通風系統(tǒng)的設備選擇計算
(六)運煤、除渣和除塵設備的選擇
(七)鍋爐房主要設備表
三、三臺SHW4.2-1.0/130/70-H熱水鍋爐房工藝設計
(一)原始資料
(二)熱負荷、鍋爐類型及臺數(shù)的確定
(三)給水和熱力系統(tǒng)設計
(四)通風系統(tǒng)設計及設備選擇
(五)燃料供應及除灰渣設備
(六)鍋爐房布置的簡要說明
(七)鍋爐房主要設備表
第六篇 工業(yè)鍋爐房設計及布置
一、鍋爐房設計原則和方法
二、鍋爐房的布置
三、與有關專業(yè)的協(xié)作關系
四、工業(yè)鍋爐房設計布置實例
(一)兩臺KZL4-1.3-AⅡ鍋爐房工藝設計
(二)兩臺SHL6-1.6-AⅢ鍋爐房設計
(三)三臺SHLl0-1.3-A鍋爐房設計
(四)兩臺SHL20-1.3/350-A鍋爐房設計
附錄
表1 單位換算表
表2 飽和水與水蒸汽特性表(按壓力排列)
表3 過熱蒸汽特性表(按壓力排列)
表4 水的比容和焓
表5 各類管道的規(guī)定代號
表6 蒸汽、水及壓縮空氣管道推薦流速
表7 常用鋼管規(guī)格及質量表
表8 蒸汽往復泵性能表
表9 102型離心塑料泵性能表
表10 電動離心水泵性能表
表11 鍋爐鳳機性能表
表12 逆流再生鈉離子交換器(S s1)技術參數(shù)
表13 大氣熱力噴霧式除氧器技術參數(shù)
表14 排污擴容器技術參數(shù)
表15 取樣冷卻器技術參數(shù)
表16 分汽缸技術參數(shù)
表17 管殼式熱交換器技術參數(shù)
表18 SS型螺旋板熱交換器技術參數(shù)
表19 碳鋼I型不可拆式螺旋板熱交換器技術參數(shù)
表20 換熱設備的放熱系數(shù)和傳熱系數(shù)溉略值
表21 常用熱電偶分度(自由端溫度為O~C)和熱電阻分度
表22 工業(yè)鍋爐設計用代表性煤種的理論空氣量和燃燒產物體積
表23 利用工業(yè)分析結果計算煤的低位發(fā)熱量
表24 熱水鍋爐技術性能匯總表
表25 蒸汽鍋爐技術性能匯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