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挪威出生的表現主義繪畫天才愛德華·蒙克(EdvardMunch1863~1944年),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和獨特風格的藝術家。他從十七歲立志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到1944年1月以八十歲高齡去世的六十三年間,創(chuàng)作了一千七百多件油畫作品、大量的素描和速寫習作,以及八百件不同主題的版畫,多彩的技法,洋溢強韌精力。蒙克的藝術作品,給我們感受最強烈的特征,是他透過風景、勞動者、肖像和自畫像,深刻地表現了從生的不安到愛的焦慮,以及死的恐懼到生的受容。他的繪畫同樣具有丹麥劇作家易卜生的冷峻和透入人心的影響力;而他執(zhí)意刻畫生命的愛欲痛苦與死亡恐懼,反映北歐人對生命的焦慮感。我們從蒙克的繪畫中,可以感受到人面對無法抵擋的性的力量時之無助,生命的神秘、性的焦慮替代美學上的浪漫式的恐懼?!端即浩凇?、《接吻》、《吶喊》等都是蒙克的名作?!督游恰酚|及生命的本質與愛的內涵;《吶喊》表現突然的刺激改變我們一切的感覺印象,畫中橋上吶喊的人,凹陷的面頰仿如骷髏頭,背景火與血的色彩像漩渦般染紅天際,我們永遠無法知道那人為什么尖叫,如此,這幅畫更加使人感受到不安。在《吶喊》后的第二年他畫了《思春期》,端坐床邊的裸體少女,長發(fā)垂后雙手擺在膝間,顯示出少女心中不安的焦慮。他的畫風深具表現主義特征,也含有神秘主義和象征主義的色彩。受到當時德國“橋派”年輕藝術家熱愛。1940年4月9日,德國納粹軍隊侵攻挪威十四天后,蒙克留下遺書:“這個房屋和全部作品,捐贈給奧斯陸市。”1963年奧斯陸市興建的蒙克美術館正式開放,館中收藏有蒙克的一千件以上作品、照片原稿和個人資料。這些豐富的藝術收藏,不但提供后來藝術學者作學術研究,也經常外借巡回世界各大都市展覽。因此也促使蒙克的藝術在近年來受到極高的評價。本書除了介紹其藝術生涯和一生主要代表作之外,同時選譯一位德國學者史尼德研究蒙克的專著,以“病中的孩子”為主題的蒙克藝術論著,提供讀者更深入了解蒙克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