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廣泛參照了各種版本,力求內容的權威與真實,同時選配了大量插圖。這些圖片一部分來自于清末書畫名家陳丹旭的連環(huán)畫。這些插圖細膩古典。人物形象傳神,極具欣賞價值。民族英雄岳飛的抗金故事,早在南宋時就已廣泛流傳。羅燁《醉翁談錄》記載,南宋瓦舍中有說“張、韓、劉、岳”的“說話”。藝人王六大夫每次講岳飛故事則“聽者紛紛”。元雜劇中,也已出現(xiàn)了歌頌岳飛抗金的故事,如無名氏《宋大將岳飛精忠》、孔文卿《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等。到明中葉以后,朝廷昏庸,權奸當?shù)?,國勢日危,人們更加思念忠臣良將,痛恨通敵奸侫,于是各種“說岳”傳奇和小說紛紛應運而生。在傳奇中,有無名氏的《精忠記》,其情節(jié)悲壯感人;陳衷脈的《金牌記》,將“武穆事功,發(fā)揮殆盡”;吳玉虹《翻精忠》則寫岳飛抗金成功,秦檜受戮遭報。小說中,較早出現(xiàn)的是能人木所編的《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其書始于金人南侵,岳飛抗敵,終于秦檜入獄受到報應。后鄒元標予以刪節(jié),編成《岳武穆精忠傳》。到崇禎時,于華玉不滿熊書,視為“鄙野齊東”,于是刪繁就簡,寫成《重訂按鑒通俗演義精忠傳》。這些傳奇和小說,情節(jié)不盡相同,但都旨在突出“岳武穆之忠,秦檜之奸,兀術之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