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家、客觀唯心主義者、辯證法大師、淵博的學者。黑格爾的主要著作包括:《精神現(xiàn)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其中包括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三部分)、《法哲學原理》、《美學講演錄》、《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講演錄》等等。1770年8月黑格爾生于德國符騰堡公國首府斯圖加特,父親是稅局書記。1780年起他就讀于本城文科中學,接受古典和啟蒙教育。他在這期間所寫的幾篇短文,如《三人間交談》、《談希臘人和羅馬人的宗教》、《談古今詩人的顯著區(qū)別》等,顯示出他喜歡分析歷史故事中的矛盾、對傳統(tǒng)宗教觀念采取批判態(tài)度的傾向。他在美學中關于當代詩人已不再起廣泛作用的觀點,也在此時相當明確地提了出來。1788年10月黑格爾到圖賓根神學院學習哲學和神學。他對于哲學充滿興趣,十分努力,而對于正統(tǒng)神學則很反感。在學院里,黑格爾同荷爾德林、F.W.J.謝林結識,他們之間的友誼對于他的思想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他們當時都是法國革命的熱忱擁護者。以后黑格爾對于法國革命基本保持肯定態(tài)度。大學畢業(yè)后,他沒有選擇牧師的職務。1793年圖賓根神學院畢業(yè)1793~1796年在瑞士伯爾尼一個貴族家里擔任家庭教師。這一時期黑格爾對法國革命以后羅伯斯庇爾的恐怖統(tǒng)治持譴責態(tài)度。1797~1800年黑格爾到法蘭克福任家庭教師。這里的待遇比在伯爾尼優(yōu)越,又能與好友荷爾德林生活在一起,為黑格爾哲學思想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1801年1月黑格爾在繼承父親的一部分遺產之后,來到了當時德國哲學和文學的中心耶拿,開始了他一生中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個階段。他與謝林一起開課,又合辦《哲學評論》。直到《精神現(xiàn)象學》出版之前,兩人一直合作,保持著良好的友誼。1801年黑格爾通過了學位論文和講課資格的答辯。發(fā)表了第一篇哲學論文《費希特和謝林哲學體系的差異》。1805年獲得副教授職。1804年黑格爾成為耶拿礦物學會鑒定員和威斯特伐侖自然研究會正式會員。1805年開始著手寫《精神現(xiàn)象學》。1807年成為海德堡物理學會名譽會員。1807年3月《精神現(xiàn)象學》出版,黑格爾遷居班堡,任《班堡報》的編輯。由于他的報紙同情拿破侖,一再與慕尼黑官方發(fā)生糾葛,一年后他辭去這個職務。1808年12月黑格爾轉到紐倫堡任中學校長。1812年出版《邏輯學》第一卷。1813年出版《邏輯學》第二卷。1816年出版《邏輯學》第三卷。1816年黑格爾到海德堡任哲學教授,開始享有盛譽。1817年出版《哲學全書》第一卷。1818年普魯士國王任命黑格爾為柏林大學教授。1822年黑格爾被任命為大學評議會委員。1826年《福斯報》發(fā)表慶祝黑格爾生日的報道,受到普魯士國王的警告。1827年出版《哲學全書》第二卷。1829年10月黑格爾被選為柏林大學校長并兼任政府代表。1830年出版《哲學全書》第三卷。1831年黑格爾被授予三級紅鷹勛章,同年夏他的《論英國改革法案》一文發(fā)表,因普魯士國王下令中止,文章只發(fā)表了前半部分。1831年11月14日黑格爾病逝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