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論
1. 1 現代通信與信息社會
1. 2 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
1. 3 通信系統(tǒng)的分類
1. 4 通信技術發(fā)展概況
1. 4. 1 通信發(fā)展簡史
1. 4. 2 主要傳輸手段的發(fā)展現狀和趨勢
1. 5 通信系統(tǒng)的性能度量
第二章 信息論初步
2. l 信息的度量
2. 1. l 消息的統(tǒng)計特性
2. 1. 2 離散信源的信息量
2. 1. 3 離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
2. 1. 4 連續(xù)信源的信息度量
2. 2 信道容量和香農公式
2. 2. l 有擾離散信道的信息傳輸
2. 2. 2 有擾連續(xù)信道的信息傳輸
參考資料
習題
第三章 模擬線性調制
3. l 雙邊帶調幅
3. 1. 1 常規(guī)雙邊帶調幅(AM)
3. 1. 2 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DSWSC)
3. 1. 3 常規(guī)雙邊帶調幅和抑制載波雙邊帶調幅的調制與解調
3. 2 單邊帶調制(SSB)
3. 2. l 單邊帶信號的頻域表達及濾波法形成
3. 2. 2 單邊帶信號的時域表達及相移法形成
3. 2. 3 單邊帶信號的維弗法形成
3. 2. 4 單邊帶信號的解調
3. 3 殘留邊帶調制(VSB)
3. 3. l 殘留邊帶信號的產生
3. 3. 2 殘留邊帶信號的解調
3. 4 線性調制的一般模型
3. 4. l 線性調制信號產生的一般模型
3. 4. 2 相干解調的一般模型
3. 4. 3 插入載波包絡檢波
3. 5 線性調制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3. 5. l 通信系統(tǒng)抗噪聲性能的分析模型
3. 5. 2 線性調制相平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3. 5. 3 常規(guī)調幅包絡檢波的抗噪聲性能
3. 6 頻分多路復用及線性調制應用舉例
3. 6. 1 頻分多路復用原理
3. 6. 2 載波電話系統(tǒng)
3. 6. 3 廣播電視
3. 6. 4 立體聲廣播
參考資料
習題
第四章 模擬角調制
4. 1 角調制基本概念
4. 2 窄帶角調制
4. 2. l 窄帶調頻
4. 2. 2 窄帶調相
4. 3 正弦信號調制時的寬帶調頻
4. 3. l 單頻調制時寬帶調頻信號的頻域表達
4. 3. 2 單頻調制時的頻帶寬度
4. 3. 3 單頻調制時的功率分配
4. 3. 4 雙頻及多頻調制
4. 4 任意信號調制時調頻信號的頻譜
4. 4. l 周期性信號調頻
4. 4. 2 隨機信號調頻
4. 4. 3 任意限帶信號調制時的頻帶寬度
4. 5 寬帶調相
4. 5. l 單頻寬帶調相
4. 5. 2 任意信號的寬帶調相
4. 6 調頻信號的產生與解調
4. 6. 1 調頻信號的產生
4. 6. 2 調頻信號的解調
4. 7 調頻系統(tǒng)的抗噪聲性能
4. 7. 1 非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4. 7. 2 門限效應
4. 7. 3 相干解調的抗噪聲性能
4. 8 采用預加重/去加重改善信噪比
4. 9 改善門限效應的解調方法
4. 9. l 反饋解調器
4. 9. 2 銷相環(huán)解調器
4. 10 調頻應用舉例
4. 10. 1 調頻廣播
4. 10. 2 廣播電視伴音
4. 10. 3 衛(wèi)星廣播電視
4. 10. 4 通信衛(wèi)星中的頻分多址
參考資料
習題
第五章 脈沖編碼調制
5. 1 脈沖編碼調制(PCM)基本原理
5. 2 低通與帶通抽樣定理
5. 2. 1 低通抽樣定理
5. 2. 2 內插公式
5. 2. 3 帶通抽樣定理
5. 3 實際抽樣
5. 3. 1 自然抽樣
5. 3. 2 平頂抽樣
5. 4 標量量化與矢量量化
5. 4. l 標量量化
5. 4. 2 矢量量化
5. 5 最佳量化器
5. 6 均勻量化
5. 7 最佳非均勻量化
5. 8 對數量化及其折線近似
5. 8. 1 理想對數量化
5. 8. 2 A律對數壓縮特性
5. 8. 3 u律對數壓縮特性
5. 8. 4 對數壓縮特性的折線近似
5. 9 PCM編碼原理
5. 9. l 折疊二進制碼(FBC)
5. 9. 2 信道誤碼對信噪比的影響
5. 9. 3 CCITT標準的PCM編碼規(guī)則
5. 10 對數PCM與線性PCM碼之間的變換
5. ll 單片PCM編解碼器參考資料
習題
第六章 自適應差分脈碼調制
6. 1 概述
6. 2 DPCM的基本原理
6. 3 自適應預測
6. 4 自適應量化
6. 5 32kb/s ADPCM編解碼系統(tǒng)
參考資料
習題
第七章 增量調制
7. 1 簡單增量調制原理
7. 2 數字壓擴自適應增量調制
7. 3 增量總和調制
7. 4 信道誤碼對增量調制的影響
7. 5 集成化數字壓擴增量調制器
7. 5. l 增量調制集成電路的工作原理
7. 5. 2 單積分增量調制電路
參考資料
習題
第八章 時分復用
8. l 時分復用TDM原理
8. 2 PCM基群幀結構
8. 3 增量調制復用終端的幀結構
8. 4 60路PCM-ADPCM變換編碼終端的幀結構
8. 5 數字復接終端
8. 5. l 數字復接原理
8. 5. 2 正碼速調整復接器
8. 6 幀同步
8. 6. l 逐碼移位同步法
8. 6. 2 捕捉態(tài)的工作邏輯
8. 6. 3 置位同步法
8. 6. 4 幀同步系統(tǒng)分析
參考資料
習題
第九章 數字信號的基帶傳輸
9. l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
9. 1. l 數字基帶信號的碼型設計原則
9. 1. 2 二元碼
9. 1. 3 三元碼
9. 1. 4 多元碼
9. 2 數字基帶信號的功率譜計算
9. 2. l 相同波形隨機序列的功率譜
9. 2. 2 一般情況下的隨機序列功率譜
9. 3 波形傳輸的無失真條件
9. 3. 1 奈奎斯特第一準則:抽樣值無失真
9. 3. 2 奈奎斯特第二準則:轉換點無失真
9. 3. 3 奈奎斯特第三準則:脈沖波形面積保持不變
9. 4 部分響應基帶傳輸系統(tǒng)
9. 4. 1 部分響應波形
9. 4. 2 部分響應基帶傳輸系統(tǒng)的相關編碼與預編碼
9. 5 數字信號基帶傳輸的差錯率
9. 5. 1 二元碼的誤比特率
9. 5. 2 三元碼和多元碼的差錯率
9. 5. 3 部分響應基帶信號的差錯率
9. 6 擾碼和解擾
9. 6. 1 m序列的產生和性質
9. 6. 2 擾碼和解擾原理
9. 7 眼圖
9. 8 均衡
9. 8. 1 時域均衡原理
9. 8. 2 均衡算法及實現
參考資料
習題
第十章 數字信號的載波傳輸
10. 1 二進制數字調制
10. 1. 1 二進制幅度鍵控(2ASK)
10. 1. 2 二進制頻移鍵控(2FSK)
10. 1. 3 二進制相移鍵控(2PSK或BPSK)
10. 1. 4 二進制差分相移鍵控(2DPSK)
10. 2 數字信號的最佳接收
10. 2. l 匹配濾波器
10. 2. 2 數字信號接收的統(tǒng)計模型
10. 2. 3 最小錯誤概率最佳接收機
10. 3 二進制數字調制的誤比特率
10. 3. 1 二進制最佳接收機的誤比特率
10. 3. 2 二進制調制非相干解調時的誤比特率
10. 3. 3 信噪比. Eb/n和帶寬
10. 4 多進制數字調制
10. 4. l 多進制幅度鍵控(MASK)
10. 4. 2 多進制相移鍵控(MPSK)
10. 4. 3 多進制頻移鍵控(MppK)
10. 4. 4 幅度與相位相結合的多進制調制(MQAM, MQPR)
10. 5 恒包絡調制
10. 5. l 偏移四相相移鍵控(OQPSK)
10. 5. 2 最小頻移鍵控(MSK)
10. 5. 3 其它恒包絡調制
10. 6 各種數字調制的比較
10. 7 帶通傳輸系統(tǒng)的復函數表示和計算機模擬
10. 7. 1 帶通信號的復函數表示
1O. 7. 2 帶通傳輸系統(tǒng)的復函數表示
10. 7. 3 帶通傳輸系統(tǒng)的計算機模擬
參考資料
習題
第十一章 差錯控制編碼和線性分組碼
11. l 差錯控制編碼的基本概念
11. 1. l 差錯控制方式
11. l. 2 差錯控制編碼分類
11. 1. 3 有擾離散信道的編碼定理
11. 1. 4 檢錯和糾錯的基本原理
11. l. 5 幾種實用的簡單檢錯碼
11. 2 線性分組碼
11. 2. 1 基本概念
11. 2. 2 監(jiān)督矩陣
11. 2. 3 生成矩陣
11. 2. 4 校正子
11. 2. 5 漢明碼
11. 2. 6 線性碼的最小碼距界限
11. 3 循環(huán)碼
11. 3. l 循環(huán)碼的特點
11. 3. 2 生成多項式
11. 3. 3 循環(huán)碼的生成矩陣和監(jiān)督矩陣
11. 3. 4 循環(huán)碼的編碼器
11. 3. 5 循環(huán)碼的譯碼器
11. 4 BCH碼
11. 4. l 本原循環(huán)碼
11. 4. 2 BCH碼的生成多項式
11. 4. 3 BCH碼的譯碼
11. 5 糾正和檢測突發(fā)錯誤的分級碼
11. 5. l 交織碼
11. 5. 2 Fire碼
11. 5. 3 捕錯譯碼
11. 5. 4 RS碼
11. 5. 5 CRC碼
11. 6 糾錯碼的誤碼性能
參考資料
習題
第十二章 卷積碼
12. 1 卷積碼的結構和描述
12. l. l 卷積碼的圖解表示
12. 1. 2 卷積碼的解析表示
2. 2 卷積碼的距離特性
2. 3 卷積碼的維特比澤碼
12. 3. l 卷積碼的最大似然譯碼
12. 3. 2 維持比譯碼
12. 3. 3 維特比澤碼性能的聯(lián)合界和最佳碼
12. 3. 4 維特比澤碼器的實現
12. 4 序貫譯碼(序列澤碼)
12. 4. 1 序貫譯碼的基本原理
12. 4. 2 費諾算法
12. 4. 3 堆棧算法
12. 5 門限澤碼
12. 5. l 門限澤碼的基本原理
12. 5. 2 試探碼
12. 5. 3 自正交碼
12. 6 卷積碼的應用
12. 7 網格編碼調制
12. 7. 1 TCM的集分割原理
12. 7. 2 TCM碼網格圖的構造原則
12. 7. 3 TCM碼的卷積碼表示
12. 7. 4 網格編碼8PSK系統(tǒng)的漸近誤碼性能
參考資料
習題
附錄一 常用三角公式
附錄二 Q函數和誤差函數
附錄三 第一類貝塞爾函數
附錄四 傅氏空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