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精神病學家的觀點
第一節(jié) Reynolds和jackson的觀點
第二節(jié) Berze觀點
第三節(jié) Huber基本癥狀
第二章 研究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研究歷史與狀況
第二節(jié) 精神分裂癥陰性癥狀研究與發(fā)展狀況
第三章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學研究與陰陽性癥狀
第一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三個病因學模式
第二節(jié) 陰、陽性癥狀對精神分裂癥病因學研究的貢獻
第四章 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認識的評價
第一節(jié) 概念及其沖突
第二節(jié) 存在問題
第三節(jié) 特異性和異源性問題
第四節(jié) 陰、陽性癥狀與精神分裂癥癥狀流變學
第五章 神經介質與陰性陽性癥狀
第一節(jié) 陰性陽性癥狀與多巴胺假說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去甲腎上腺素與精神分裂癥現象學亞型
第三節(jié) 精神分裂癥五羥色胺功能異質性
第四節(jié) 精神分裂癥神經介質的修正和發(fā)展
第五節(jié) 精神分裂癥兒茶酚胺假說的重新審視
第六節(jié) 精神分裂癥多巴胺-5羥色胺失平衡假說再評價
第七節(jié) 精神分裂癥與去甲腎上腺素和5羥色胺的動力學
關系
第八節(jié) 精神分裂癥神經介質假說的重新認識
第九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神經介質研究進展
第十節(jié) 膽囊收縮素與精神分裂癥多巴胺假說的發(fā)展
第六章 神經內分泌系統(tǒng)與陰、陽性癥狀
第一節(jié) 神經內分泌是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功能窗
第二節(jié) 腦是激素的靶器官
第三節(jié) 精神分裂癥HPA功能變化及其異質性
第四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HPT研究
第五節(jié) 生長激素與陰、陽性癥狀研究
第七章 精神分裂癥的神經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神經病理學
第二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神經發(fā)育學說
第三節(jié) 神經系統(tǒng)軟體征概念及評定
第四節(jié) 精神分裂癥與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可塑性
第五節(jié) 精神分裂癥的神經學機制
第八章 陰、陽性癥狀與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
第一節(jié) 與重要診斷標準的關系
第二節(jié) 與CCMD-2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關系
第九章 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與精神分裂癥的臨床
亞型
第一節(jié) Crow與Andreasen分型
第二節(jié) 單純性精神分裂癥
第三節(jié) 精神分裂癥亞型的再劃分
第十章 陰性癥狀和陽性癥狀的關系
第一節(jié) 陰陽性癥狀關系分析
第二節(jié) 陰、陽性癥狀關系的再分析
第三節(jié) 使用BPRS時一個注意的問題
第十一章 陰性癥狀的治療學
第一節(jié) 陰性癥狀的治療策略
第二節(jié) 陰性癥狀的藥物治療
第三節(jié) 陰性癥狀的非藥物治療
第十二章 陰性癥狀與抑郁癥狀
第一節(jié) 關系·區(qū)別·意義
第二節(jié) 精神病后抑郁
第十三章 陰性癥狀量表
第十四章 陽性癥狀評定量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