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斷:第一章緒論第一節(jié)國際象棋的性質與功能一、國際象棋的性質國際象棋在舊中國被稱為萬國象棋,在港臺地區(qū)則被稱為西洋象棋或西洋棋。它的英文(chess)原意是“將死對方的王”,是世界上最盛行的棋種。為了與我國傳統(tǒng)象棋相區(qū)別,所以叫作國際象棋。(一)廣泛性國際象棋是歷史最悠久、開展最廣泛、擁有愛好者最眾多的世界性競技項目之一。它的世界性組織——國際象棋聯(lián)合會(國際棋聯(lián)),目前已有156個成員國(或地區(qū)),全世界的愛好者有3億之多。目前,國際象棋的世界性、國際性比賽十分頻繁,可以說是一年到頭接連不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的幾年里,除了歐洲傳統(tǒng)的黑斯廷斯比賽外,國際性的大賽只舉辦過一兩次。但到了本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地所舉行的這類國際比賽,一年之中竟高達200次。倘若再算上各國的全國比賽、通訊賽,每年正式記錄在案的賽局,有10萬之巨。(二)屬性由于國際象棋的神奇魅力,1500多年以來,不僅一代又一代的棋手為之鞠躬盡瘁,而且眾多的政治家、軍事家、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和科學家也為之著迷傾倒。有稱它為“袖珍戰(zhàn)爭”的,有稱它為“思維藝術”的,也有稱它為“智力教具”的。關于國際象棋的屬性或定義,國外曾有過長期的爭論。前世界冠軍、前國際棋聯(lián)主席尤偉博士曾在一本著作中說過:“國際象棋熔競技、藝術與科學為一爐。其中,競技約占1/2,藝術與科學約各占1/4?!边@一觀點頗有代表性?,F(xiàn)在已經很少有人反對把國際象棋列入體育運動項目了。據(jù)國外醫(yī)學測試,一場大師級4、5小時的比賽,棋手所消耗的心理能量相當于一場拳擊場上拳手所消耗的體力能量。因此,如果過細劃分的話,也可以把它歸為智力競技而非體育競技類。之所以說國際象棋是一項體育競技,主要是因為它需要所有體育項目必須具備的意志品質、心理素質和強健體魄,是面對面直接分勝負的,又受時間和規(guī)則的嚴格限制的對抗性項目。說國際象棋是一門文化藝術,是因為它需要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洞察力和獨特的創(chuàng)造力,即文學、美學等藝術所必須具備的形象思維力。說國際象棋是一門思維科學,因為它需要客觀判斷局勢,嚴密制訂計劃和精確計算變著的能力,即數(shù)學、軍事等科學所必須具備的邏輯思維能力。后記:后記值此三本教程即將面世之際,作為作者似乎該與廣大讀者作些交流。1997年第5期的英國《國際象棋》,專題報道了我國國際象棋運動的狀況。這家權威性的雜志不惜動用了16開整10頁的版面,并在文中不止一次地出現(xiàn)“中國國際象棋學派”的字樣,這種“定位性”的提法在國外書刊中尚屬首次見到。1997年7月27日是波蘭扎甘市舉辦的世界青年國際象棋冠軍賽最后一輪比賽日。閉幕式之前,一位波蘭資深記者兼棋藝作家與我進行了近一個小時的訪談。他除了對我國近年國際象棋運動迅猛發(fā)展表示濃郁興趣外,還重點詢問了我國國際象棋的理論建設情況。其中,一個緊追不舍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有自己編寫的《國際象棋教程》出版?”其實,這個問題在兩年多前就被很鄭重地考慮了。那時我國國際象棋人口正呈現(xiàn)幾何倍數(shù)增長的勢頭,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派人來到中國棋院,約請中國國際象棋協(xié)會編著國際象棋的初、中、高級教程各一本。該教程既是高校教學參考書,也是各級國際象棋教練員的教學用書。其讀者對象除教師、教練外,還包括各級棋手和有一定閱讀能力的廣大國際象棋愛好者。感謝中國國際象棋協(xié)會主席陳祖德先生和國家體委宣傳司司長何慧嫻女士忙中抽暇欣然作序;感謝國家教委、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以及棋界同仁的鼎力相助,得以使這三本教程及時出版。我從藝國際象棋已有37年了,雖有多年的理論積累,但寫作系列教程還是初次。經1995年的構思、1996年的寫作和1997年的核訂,我終于勉力地完成了這一使命。限于水平和時間較緊,疏漏不當之處,定然難免,懇請行家和讀者指正。作者最后有兩個心愿:一是愿本教程能對我國國際象棋的普及和提高,對我國國際象棋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起到理論上的積極作用。二是愿隨著我國國際象棋運動成績的進一步上升,使本教程來年再版時能更增添一些我國國際象棋學派方面的新篇章。林峰于1997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