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中行1909年出生,河北香河人。原名張璇。1935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曾任中學、大學教師、副刊編輯、期刊主編。建國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輯、特約編審。主要從事語文、古典文學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參加編寫《漢語課本》、《古代散文選》等。合作編注有《文言文選讀》、《文言讀本續(xù)編》;編著有《文言常識》、《文言津逮》、《佛教與中國文學》、《負暄瑣話》等。張中行的寫人與記事,思維方式很像一個道人。他對文化名人的諸種打量,既不同于一般的學術臧否,亦不像某些文人散文那么無法節(jié)制。對他熟悉的人,他一直帶有“史”的眼光,正如同欣賞文物古董,那里的寓義與情趣之間的品位,很令人想起息影于山林間的舊式文人。這里有史家的不偏不倚的靜觀,又有雜感家的性靈。他寫辜鴻銘,筆法淡淡的,像是欣賞,又像反省,人物的神態(tài)幾筆便勾勒了出來?!逗┦俊?、《啟功》?!戳缡恰?、《顧二娘》,我們簡直可以當成人物散文的名篇,其筆調之奇,令人贊嘆不已。張中行寫人,一是注重文化名人,二是小人物。小人物中,又多是女子。寫名人,一般并不仰視,敬重之情雖不免流入筆端,但更主要體現的還是“史學”與“哲思”的力量。寫普通百姓,他則有一片大悲憐之心,那篇《汪大娘》,可謂寫普通百姓的杰作,其味之淳,其情之真,其意之深,讀后有余音不絕之感。張中行的精神深處,本能地拒絕世俗功名,一生所親近者,除了文化與文化人,便是普通百姓。他對中國人淳樸精神的描摹,與沈從文。巴金多有相近之處。他筆下的小人物,尤其是女性,常常輻射出優(yōu)雅、動人的光澤。張先生寫女性的世界,多帶有尊敬和神圣,例如寫柳如是,寫丁建華等,其中可以看出他的價值態(tài)度和審美走向。這些雜多的人物臉譜,均被定位在廣闊的文化背景,和親情的人生趣味里。他以平常之心待人,以人道的目光愛人,又以學者式的視角思索人,這便剔去了俗氣,剔去了平庸,我讀他的人物素描,覺得在不急不躁,不冷不熱之中,流出人生的諸多凈悟。它讓人清醒,讓人回味,讓人從世俗中猛然轉向靜襤、超然的境地。本書收作者不同題材和手法的散文54篇。張中行散文平實樸拙、散淡沖蕩,具有獨特的藝術品位。記人,他勾魂攝魄,寫出人物文化內涵與精神品格;狀物,他機智灑脫,常發(fā)出智慧之音;言理,他冷靜超脫,化高深的學理為平實的意識,充滿哲學與史學、靈感與理性的寧靜邃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