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自然科學物理學穆斯堡爾譜學

穆斯堡爾譜學

穆斯堡爾譜學

定 價:¥58.00

作 者: 馬如璋,徐英庭主編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凝聚態(tài)物理學叢書
標 簽: 穆斯堡爾光譜學

ISBN: 9787030045591 出版時間: 1998-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84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穆斯堡爾譜學是一種新的譜學技術(shù).從發(fā)現(xiàn)至今的30多年中,應用日益廣泛.本書較詳細地介紹了穆斯堡爾譜學的基本原理、實驗和分析方法以及它在物理學、化學、地學、生物學、工學和人文科學中的應用.書中著重闡明物理概念及實際應用,并注意近期國內(nèi),外在這一領域中的重大進展.各章作者都是從事這方面工作多年的專家和學者.全書共13章,主要論述穆斯堡爾效應、超精細拇互作用、實驗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以及在各個領域中的應用.書末還附有四個附錄供讀者查用.本書可供從事穆斯堡爾譜學研究、教學、應用的科技人員、工礦企業(yè)技術(shù),員以及大專院校有關(guān)專業(yè)師生參考.

作者簡介

暫缺《穆斯堡爾譜學》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凝聚態(tài)物理學叢書》出版說明

第一章緒論
§1.1引論
§1.2穆斯堡爾譜學給出的信息
1.2.1磁偶極相互作用
1.2.2電四極相互作用
1.2.3電單極相互作用
1.2.4原子運動給出的信息
§1.3與穆斯堡爾譜學方法互相配合的實驗方法
1.3.1核磁共振(NMR)與核四極共振(NQR)
1.3.2擾動角關(guān)聯(lián)(PAC)
1.3.3電子頤磁共振
1.3.4正電子湮沒譜學(PAs)
1.3.5μ介于自旋共振
1.3.6擴展的X射線吸收精細結(jié)構(gòu)
1.3.9中子譜
§1.4若干微觀研究方法的簡單比較
§1.5穆斯堡爾譜學的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二章穆斯堡爾效應
§2.1引言
§2.2原子核Y射線共振吸收
§2.3譜線的多普勒增寬
§2.4穆斯堡爾效應的發(fā)現(xiàn)
§2.5穆斯堡爾效應的物理圖象
§2.6穆斯堡爾效應的經(jīng)典理論
§2.7穆斯堡爾效應的量子理論
2.7.1Lipkin求和定則
2.7.2無反沖分數(shù)的量子力學計算
§2.8無反沖分數(shù)的討論
§2.9無反沖分數(shù)的各向異性
§2.10無反沖分數(shù)的測定
§2.11同步光中的穆斯堡爾效應實驗
參考文獻
第三章超精細相互作用
§3.1引言
§3.2同質(zhì)異能移位
3.2.同質(zhì)異能移位
3.2.2二級多普勒移位
3.2.3動態(tài)同質(zhì)異能移位
§3.3電四極相互作用
3.3.1四極分裂
3.3.2電場梯度
3.3.3順式和反式同質(zhì)異構(gòu)體的四極分裂
§3.4磁偶極相互作用(磁超精細相互作用)
3.4.1磁超精細分裂
3.4.2超精細場的組成
§3.5混合的磁偶極和電四極相互作用
§3.6弛豫效應
§3.7極化穆斯堡爾效應
參考文獻
第四章實驗方法
§4.1引言
§4.2典型的穆斯堡爾譜測量裝置
§4.3放射源
§4.4吸收體
§4.5驅(qū)動系統(tǒng)
4.5.1電磁驅(qū)動器
4.5.2驅(qū)動電路
4.5.3函數(shù)發(fā)生器
§4.6速度定標
§4.7r射線探測器
§4.8放射源和探測器間的間距
§4.9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
§4.10穆斯堡爾譜測試的輔助設備
4.10.1低溫裝置
4.10.2磁鐵
4.10.3高溫裝置
4.10.4高壓裝置
§4.11穆斯堡爾實驗方法的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五章數(shù)掘處理
§5.1數(shù)據(jù)處理方法概述
§5.2分立譜線的計算方法
5.2.1高斯-牛頓法
5.2.2改進的高斯-牛頓法
5.2.3阻尼最小二乘方法
5.2.4含修正因子的高斯-牛頓法
5.2.5不求逆矩陣的高斯-牛頓法
5.2.6考慮原子核的能級分裂和躍遷的計算方法
5.2.7自洽擬合法
5.2.8比較法
5.2.9蒙特卡羅方法
§5.3超精細磁場連續(xù)譜的分析方法
§3.1Hesse方法
5.3.2Window方法
5.3.3非對稱譜線的擬合方法
5.3.4假定一個戶(H)函數(shù)形式法和矩形圖法
5.3.5Vincze方法
5.3.6Voigt函數(shù)基方法
§5.4計算技巧
5.4.1參數(shù)的初值
5.4.2限制條件(約束條件)
5.4.3計算結(jié)束的判據(jù)
§5.5計算結(jié)果是否合理的判斷
5.5.1判斷依據(jù)
5.5.2x2值增大的原因及其消除措施
§5.6厚度修正方法
§5.7擬合計算的實例
5.7.1簡單穆斯堡爾譜線的計算
5.7.2復雜穆斯堡爾譜線的計算
5.7.3非晶合金的穆斯堡爾譜的計算
參考文獻
第六章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一)
§6.1引言
§6.2在基本物理原理中的應用
6.2.1相對論
6.2.2邊帶與量子拍
§6.3在核物理中的應用
6.3.1測定原子校的均方半徑
6.3.2測定原子校的電四極矩
6.3.3測定核磁矩和核g因數(shù)
§6.4點陣動力學
6.4.1無反沖分數(shù)的測定
6.4.2二級多普勒效應與點陣動力學
§6.5在超導物理中的應用
6.5.1超導體中的自旋弛豫
6.5.2鐵磁性與超導性的共存
6.5.3高溫超導
§6.6在非晶態(tài)物理中的應用
6.6.1非晶合金的微觀結(jié)構(gòu)
6.6.2非晶磁學
§6.7應用于擴散的研究
§6.8自旋玻璃
6.8.1歷史背景
6.8.2普通自旋玻璃
6.8.3重入自旋玻璃
§6.9表面物理
6.9.1研究表面物理的方法
6.9.2利用背散射技術(shù)研究表面
6.9.3表面原于的擴散和振動
6.9.4表面的電子結(jié)構(gòu)與晶體結(jié)構(gòu)
6.9.5表面吸附的研究
6.9.6表面及界面磁性的研究
§6.10液晶研究中的應用
§6.11超低溫溫度計
§6.12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七章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二)
§7.1磁超精細相互作用
§7.2超精細磁場的來源
§7.3超精細磁場Hhf與自發(fā)磁化強度Ms間的關(guān)系
§7.4超精細磁場的各向異性
§7.5鐵氧體和石榴石型材料的穆斯堡爾譜
§7.6配位環(huán)境變化對超精細磁場的影響
§7.7磁記錄材料的穆斯堡爾譜研究
§7.8薄膜及細顆粒磁性材料的研究
7.8.1基本原理
7.8.2集體磁激發(fā)
7.8.3超頤磁弛豫
7.8.4表面磁性研究
§7.9磁性相變研究
§7.10Morin相變
§7.11順磁物質(zhì)的超精細結(jié)構(gòu)
§7.12稀土磁性材料的穆斯堡爾譜研究
§7.13成分調(diào)節(jié)固體的研究
§7.14永磁材料的穆斯堡爾效應研究的新動向
參考文獻
第八章在物理學中的應用(三)
§8.1金屬中的超精細相互作用
8.1.1金屬中的同質(zhì)異能移位δ
8.1.2金屬中的電場梯度
8.1.3金屬中的超精細磷場
§8.2合金固溶體
8.2.1以穆斯堡爾元素為基的稀釋固溶體
8.2.2以穆斯堡爾元素為溶質(zhì)的稀釋固溶體
8.2.3濃固溶體
8.2.4定量相分析
§8.3金屬簡化合物
8.3.1Fe-Si系
8.3.2Fe-A1和Fe-Zn系
8.3.3Ti-Fe和Zr-Fo系
8.3.4RE-Fe系
8.3.5Fe-Cr系
§8.4相變
8.4.1固溶體分解
8.4.2鋼中的馬氏體相變
8.4.3有序化
8.4.4含錫合金的相變
0.4.5相圖
§8.5金屬中的缺陷
8.5.1晶界等缺陷
8.5.2點缺陷
§8.6金屬中的氫及貯氫合金
8.6.1鐵合金系中的氫
8.6.2金屬間化合物中的氫
8.6.3非晶態(tài)合金中的氫
§8.7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九章在化學中的應用
§9.1引言
§9.2金屬的氧化態(tài)
§9.3化學鍵
9.3.1同質(zhì)異能移位與化學鍵
9.3.2化學鍵的探針
9.3.3化學鍵的定量描述
9.3.4π反饋鍵的考察
§9.4穆斯堡爾譜與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研究
9.4.1羰基化合物的結(jié)構(gòu)研究
9.4.2四極分裂應用于化合物結(jié)構(gòu)的研究
9.4.3金屬有機化合物的空間結(jié)構(gòu)研究
9.4.4應用于結(jié)構(gòu)研究的新進展
§9.5穆斯堡爾譜與若干動態(tài)過程
9.5.1固態(tài)反應
9.5.2壓力下的反應
9.5.3自旋交迭過程
9.6冷凍溶液的穆斯堡爾效應
§9.7穆斯堡爾效應與表面化學
9.7.1穆斯堡爾效應研究表面的多種途徑
9.7.2表面原于的G-K效應
9.7.3有關(guān)原于簇的信息
§9.8穆斯堡爾效應與催化
9.8.1助催化劑或添加物作用的考察
9.o.2表征催化劑的金屬分散度
9.8,3研究金屬與載體的相互作用
9.8.4工業(yè)實用催化劑的研究
§9.9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十章在地學(地質(zhì)和礦物學)中的應用
§10.1引言
§10.2礦物中鐵的氧化態(tài)及配位數(shù)
10.2.1礦物中鐵的氧化態(tài)
10.2.2礦物中鐵的配位數(shù)
§10.3礦物組分對四極分裂和內(nèi)磁場參數(shù)的影響
10.3.1礦物組分對四極分裂的影響
10.3.2礦物組分對內(nèi)磁場的影響
§10.4混合價態(tài)礦物中的電子非局域化
10.4.1熱激活電子非局域化現(xiàn)象
10.4.2黑柱石
10.4.3迪爾石
10.4.4釷榴石
§10.5礦物中的次近鄰效應
10.5.1次近鄰效應的模型
10.5.2合成的鈣鐵輝石-鐵輝石
10.5.3鉻鐵礦
10.5.4紫磷錳鐵礦
§10.6硅酸鹽礦物中的Fe2+-Mg有序-無序
10.6.1有序-無序現(xiàn)象
10.6.2Fe2+-Mg有序-無序的理想溶液模型
10.6.3Fe2+-Mg有序-無序的簡單混合模型
§10.7礦物的固相反應
10.7.1加熱后白云母顏色變化及多色性
10.7.2加熱后鎂鈉閃石的氧化過程
§10.8隕石和月巖
10.8.1隕石
10.8.2月壤和月巖
§10.9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在生物學(醫(yī)學)中的應用
§11.1引言
§11.2順磁穆斯堡爾譜學
11.2.1自旋哈密頓
11.2.2頤磁弛豫效應
11.2.3Kramers離子和非Kramers離子
§11.3血紅素蛋白
11.3.1二價低自旋血紅素蛋白
11.3.2二價高自旋血紅素蛋白
11.3.3三價低自旋血紅素蛋白
11.3.4三價高自旋血紅素蛋白
§11.4鐵硫蛋白
11.4.11Fe簇蛋白
11.4.22Fe簇蛋白
11.4.33Fe簇蛋白
11.4.44Fe簇蛋白
11.4.5.鉬鐵蛋白
§11.5鐵輸運蛋白
§11.6生物體內(nèi)的無機鐵沉積
11.6.1鐵存儲蛋白
11.6.2趨磁細菌
§11.7蛋白動力學
§11.8醫(yī)學方面的應用
11.8.1血液樣品的研究
11.8.2肺組織中鐵化合物的研究
§11.9進展情況
11.9.1生物大分子和模擬化合物
11.9.2醫(yī)學應用
11.9.3環(huán)境污染.植物和微生物研究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在工學(冶金學.礦業(yè)等)中的應用
§12.1金屬礦的分類和處理
12.1.1鐵礦
12.1.2錫礦
12.1.3銻礦
12.1.4銅礦
§12.2石油工業(yè)
12.2.1石油地質(zhì)
12.2.2油頁巖
12.2.3石油處理用催化劑
§12.3煤炭工業(yè)
12.3.1煤中的含鐵礦物分類和特征
12.3.2FeS2的定量測定
12.3.3煤的氧化和燃燒
12.3.4合成燃料(煤的液化)
§12.4土壤和環(huán)境科學
12.4.1土壤研究
12.4.2環(huán)境污染
§12.5鋼鐵工業(yè)
12.5.1煉焦過程中的礦物行為
12.5.2冶煉渣滓
12.5.3鋼鐵產(chǎn)品
§12.6金屬表面狀態(tài)研究
12.6.1金屬的氧化
12.6.2金屬的腐蝕
12.6.3金屬的表面處理
§12.7合成金屬
12.7.1石墨夾層化合物
12.9.2摻雜聚合物
§12.8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在人文科學(包括考古學)中的應用
§13.1引言
§13.2燒結(jié)粘土的穆斯堡爾譜
13.2.1自然粘土中鐵的狀態(tài)
13.2.2燒結(jié)粘土中鐵的狀態(tài)轉(zhuǎn)變
§13.3古陶器分析
13.3.1燒制工藝
13.3.2老化年齡
13.3.3產(chǎn)地問題
13.3.4應用實例
§13.4陶瓷釉.青銅器化石和石器
13.4.1陶瓷釉
13.4.2青銅器
13.4.3化石和石器
§13.5其它應用
§13.6進展情況
參考文獻
附錄一穆斯堡爾核素參數(shù)表
附錄二物理學基本常數(shù)
附錄三國際單位制(SI)單位表
后記
元素周期表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