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經(jīng)濟管理經(jīng)濟經(jīng)濟學理論斯密到馬克思:經(jīng)濟哲學方法的歷史性詮釋

斯密到馬克思:經(jīng)濟哲學方法的歷史性詮釋

斯密到馬克思:經(jīng)濟哲學方法的歷史性詮釋

定 價:¥28.00

作 者: 唐正東著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南園中青年學術(shù)精品書屋
標 簽: 哲學史

ISBN: 9787305037641 出版時間: 2002-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1cm 頁數(shù): 43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張異賓(筆名張一兵),生于1956年3月17日,山東茌平人,1981年8月畢業(yè)于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獲哲學碩士學位,現(xiàn)任南京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并為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理事,中國人學學會理事,中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理事;江蘇省哲學學會常務(wù)理事,秘書長,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江蘇分會副秘書長,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常務(wù)理事,南京市哲學學會副會長。在教學方面,近年來已在哲學系專科班開設(shè)領(lǐng)導與決策原理;在本科班開設(sh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傳統(tǒng)文化講座、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在全校開設(shè)“人:掙脫靈與肉的枷鎖”、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公選課;在哲學系碩士研究生開設(shè)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動態(tài)與評論、馬克思恩格斯早期哲學著作;在學校文科碩士研究生開設(shè)馬列原著選讀;在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開設(sh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當代問題;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研究;哲學文獻閱讀與批評;在學校文科博士研究生開設(shè)馬克思主義與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等必修和選修課程。受到各級學生的好評。93年開始指導本專業(yè)碩士研究生,94年參加孫伯癸教授的博士研究生指導組,并成為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方向?qū)W術(shù)帶頭人。附科研簡目:(一)正式出版的專著、教材1、《折斷的理性翅膀: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170000字南京出版社1990年版;獲南京市優(yōu)秀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991年;書評:張鳳陽:《江海學刊》1991年第2期;蔣一民:《天府新論》1991年第3期;徐俊達:《哲學動態(tài)》1991年第5期;CSSCI1999年被引用:洪強強:《福建論壇》1999年第2期)2、《西方人學第五代:科學人本主義》(145000字學林出版社1991年;書評:曾向陽:《南京社會科學》1992年第5期;《社會科學研究》1992年第5期;劉森林:《哲學研究》1993年第8期;董乃桂:《社科信息》1993年第9期。CSSCI1998年被引用:連佩珍:《江西社會科學》1998年第9期;CSSCI1999年被引用:羅玉海:《四川大學學報》1999年第4期)3、《馬克思歷史辯證法的主體向度》(386000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獲江蘇省第五次優(yōu)秀哲學社會科學成果二等獎,1997年;教育部第二屆優(yōu)秀社科成果三等獎,1998年。書評:趙磷:《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10期;孫伯癸:《哲學研究》1997年第2期;楊建平:《福建論壇》1997年第2期;劉懷玉:《南京社會科學》1997年第6期;仰海峰:《江海學刊》1998年第1期;胡大平:《理論探討》1998年第3期。CSSCI1998年被引用:胡大平:《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陳愛華:《馬克思主義研究》1998第5期;譚培文:《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8年第3期;周建平:《華中師大學報》1998年第6期;金卿民:《哲學動態(tài)》1998年第6期;李慶均:《社會科學輯刊》1998年第3期;仰天:《江海學刊》1998年第3期;楊建平:《長白學刊》1998年第4期;CSSCI1999年被引用:仰海峰:《福建論壇》1999年第1期;劉小英:《理論探討》1999年第6期)4、《回到馬克思:經(jīng)濟學語境中的哲學話語》(510000字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社科圖書一等獎,2000年;安徽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2000年;江蘇省優(yōu)秀社科成果二等獎,2001年。書評:吳揚:《中華讀書報》1999年12月22日;源平:《中國文化報》1999年12月21日;吳源、楊建平:《博覽群書》2000年第1期;韓慶祥:《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年第2期;王金福:《南京社會科學》1999年第10期。陳愛華:《南京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張亮;《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方覺淺:《哲學研究》2000年第2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0年第3期轉(zhuǎn)摘;方軍:《哲學動態(tài)》2000年第8期;吳楊:《太原日報》2000年2月21日;彭國華:《中國圖書商報》2000年6月27日;寒楓:《社會科學評論》2000年第7期;胡大平:《福建論壇》2000年第2期;劉懷玉:《理論探討》2000年第5期,《光明日報》2000年8月22日轉(zhuǎn)摘;王金福:《江海學刊》2001年第1期;《1999年中國哲學報告》評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1999年中國社會科學前沿報告》評述,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光明日報》2000年12月28日專題評介;汝信:《光明日報》2001年3月10日;吳靜:《人民日報》2001年3月31日;胡大平:《中華讀書報》2001年3月14日;會議綜述:《中華圖書商報》2001年3月18日;胡大平:《中國文化報》2001年3月14日;會議綜述:《中國教育報》2001年3月15日;文武:《遼寧日報》2001年9月20日;石朋:《走近馬克思》、葉舟:《"另類"背后的解讀》、杜抒聲:《有真知識真問題,才會有真思想真信仰》、彰良:《回到馬克思的后現(xiàn)代"答問"》、達評:《歷史本真之光與現(xiàn)代現(xiàn)象之"偽"》,《博覽群書》2001年第9期。)

作者簡介

  唐正東,男,1967年8月生,江蘇常熟人。1983年考入南京大學哲學系,分別于1987年,1990年,1997年獲哲學學士,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1998-1999年在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作訪問研究?,F(xiàn)為南京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系副主任。自1990年起在《哲學研究》、《江海學刊》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30篇,參與撰寫學術(shù)著作3部。主要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和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圖書目錄

序言
導論
一 經(jīng)濟哲學方法的歷史沿革
二 學界對經(jīng)濟哲學方法的不同理解
三 本書的話語言說背景及工作目標
第一章 古典歷史主義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亞當·斯密及蘇格蘭歷史學派
第一節(jié) 斯密經(jīng)濟哲學方法中的歷史性維度
一 歷史性研究范式的形成
二 古曲歷史主義方法的深刻性與膚淺性
三 18世紀的蘇格蘭與斯密
第二節(jié) 斯密經(jīng)濟哲學方法中的社會性維度
一 社會性思維范式的形成
二 社會性維度在具體經(jīng)濟觀點中的體現(xiàn)
三 啟蒙思想在經(jīng)驗性社會觀中的承載
第三節(jié) 經(jīng)濟學與倫理學思路的兼容
——大衛(wèi)·休謨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一 社會:一個亞經(jīng)驗性的概念
二 作為經(jīng)濟學思路之補充手段的倫理學
三 不同的經(jīng)驗現(xiàn)實造就不同的經(jīng)驗主義
第四節(jié) 弗格森:另類的歷史學派思想家
一 獨特的人本主義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二 歷史在上帝的幫助下顯自己
三 弗格森、黑格爾與馬克思
第二章 李嘉圖及李嘉圖派社會主義者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
第一節(jié) 李嘉圖的唯物主義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一 古典經(jīng)濟學視域中最深刻的唯物主義者
二 經(jīng)濟學革命性突破的哲學意義
三 忽略了李嘉圖意味著什么?
第二節(jié) 湯普遜的功利主義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一 從古典自然主義到功利主義
二 從李嘉圖水平的倒退
三 表現(xiàn)上的唯物主義
第三節(jié) 霍吉斯金的自然主義經(jīng)濟哲學方法
一 抽象自然主義與抽象主體主義的結(jié)合
二 李嘉圖派社會主義者:一個偽概念
三 對經(jīng)濟現(xiàn)實的存在論解讀之非法性
第三章 李斯特及德國歷史學派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
第一節(jié) 李斯特:讀不懂歷史的歷史學派思想家
一 歷史的和唯物的,卻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
二 實踐的,但不是實踐唯物主義的
三 歷史、實踐概念掩蓋下的自然主義
四 李斯特、馬克思與我們:一點理論反思
第二節(jié) 羅雪爾的經(jīng)驗歷史主義經(jīng)濟哲學方法
……
第四章 馬克思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上)
第五章 馬克思的經(jīng)濟哲學方法(下)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