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寫作目的只有一個:幫助你我這樣的普通人洞察我們的經驗,顯示如何用一種創(chuàng)新的方式闡釋、用不同的觀點去理解生活中那些顯而易見、司空見慣的方方面面。書中的每一章節(jié)針對日常生活的一個方面,針對我們時常要面對而又沒有時間或機會深入思考的困境和選擇。每一章節(jié)意在激發(fā)這樣的思想:不是要“改正”你的知識,而是要擴充你的知識;不是要用顛撲不破的真理代替“錯誤”,而是鼓勵用批判的眼光審察迄今為止不加鑒別地相信的那些信念,提倡自我分析的習慣和質疑偽裝成確定無疑的觀點的習慣。因此,本書是為個人使用而寫的——幫助我們理解我們作為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題。在這方面,它有別于其他社會學書籍:它以日常生活的邏輯而不是以研究日常生活的學術科目的邏輯來組織篇章。一方面,本書對于專業(yè)社會學家以他們在自己的“生活方式”(即,專業(yè)社會學家的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依據,花去大量精力的許多論題,一筆帶過或只字不提,另一方面,對于處在社會學知識主體邊緣的許多問題,則以其在世俗生活中占有中心位置的多少,予以相應突出。因此,與學術機構的教學和學術實踐不同,本書沒有形成社會學的完整圖畫。讀者若想獲得全面的社會學知識,需要閱讀其他文本。本書的最后一章為讀者的進一步閱讀提出了一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