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進人古物收藏世界的過程,并不是一開場就很精彩。我的父母屬于20世紀50年代的“塑料制品的一代”,他們決意把祖?zhèn)飨聛淼乃信f家具——我母親稱之為“二手貨家具”——都扔掉,而代之以當時風頭正旺的漂亮的戰(zhàn)后新設計樣式。因此,我不是那種從小就在周圍都是珍奇古物的環(huán)境熏陶中長大的鑒定家。實際上,我覺得,我接觸每一件古物時,都是帶著一種新鮮、狂喜的目光去審視它,這恰恰對我的研究收藏之路有極大的助益。不過,我是在很小的年紀就開始對歷史著迷的,并且,當我在60年代就學于愛丁堡大學時,發(fā)現(xiàn)自己竟被住處附近的舊貨鋪深深吸引住了。我最初是對瓷器發(fā)生了熱情,而且,在那些堆滿了塵封的便宜貨的小店里,我買到了很多并不昂貴的舊瓷盤,這使我很是興奮。我為自己的收購活動而得意,于是決心進一步追尋它們的身世。即使在我當時毫無訓練的眼中,也可以看出每一只盤子都互有區(qū)別:有一些閃著潔白的光,另一些的底色卻呈現(xiàn)為米色,又有一些則帶有獨特的灰色。裝飾紋樣也讓人困惑。為什么中國文人的形象會出現(xiàn)在一片歐洲的風景中,而且他們的眼睛怎么不是東方人的眼形?一些人物形象穿著18世紀的衣服,這是斷定這只盤子生產年代的依據(jù)嗎?我究竟可不可以根據(jù)盤底的標記來確定制作者?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我著手利用能找到的一切書籍來確定這些廉價盤子的來歷,然而,令人沮喪的是,什么資料也沒找到。實際上,我的所有這些探求只是引發(fā)了關于如何鑒定古物的更多疑問。例如,你如何確認瓷器經過了修整或添補,而且——這是永恒的難題——你怎么才能知道人人都渴望占有的某一件制品究竟是真貨,還是實際上只是膺品?接下來,自然還有這個問題:你怎么確定一件古董究竟值多少?于是,我開始參加拍賣會。雖然拍賣圖錄中的介紹文字經常是漏洞百出,因此鑒定真?zhèn)蔚娜蝿蘸艽蟪潭壬先坑幸馐召彽馁I主自己,但是,畢竟我可以對照著拍賣圖錄上的說明來觀察實物了。一個新手要是不習慣這種場合的話,對于拍賣師和收藏者們的舉動,即使不被嚇住,也會覺得很滑稽。人們拉開柜子上的抽屜,在上面敲打。辦公用書櫥的背板上每一寸地方都經受檢查。椅子上的幾根踏腳檔被從各個角度加以觀測。有人在瓷碗上“砰砰”輕敲,甚至伸舌頭去舔它!另一個地方,有人很有經驗地用拇指輕輕擊打玻璃高腳杯,還有人向銀茶壺上吹氣。我對每件事都有樣學樣,不過,在開始的時候,我是一點也不明白自己究竟該摸些什么、聽些什么或看些什...[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