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的第5交響曲,E小調,OP.64,作于1888年。這部作品無標題,但有個兇兆主題,自始至終的貫穿。它的四個樂章是:1.行板,活潑的快板。緩慢的引子開始就是兇找的主題。引子的陰郁色彩似乎徘徊不去,滲入第1樂章主體活潑的快板。這個樂章的第一主題雖輕快,第一次出現時卻比較古怪。它的色彩逐漸明亮,主題肢解成段,推向一個高潮,隨即讓位給一個表示思慕之情的抒情主題。它的展開段是節(jié)奏與音響的戰(zhàn)場。2.如歌的行板,低沉的弦樂奏出短小的引子后,圓號奏出主旋律,柔腸寸段。圓號獨奏轉為二重奏,感情濃度突增。接下去是雙簧管、單簧管獨奏的憂郁,然后抒情性被小號打斷,思慕又一次發(fā)展為激情的傾吐。兇兆動機又一次出現,把思念之情擊毀,樂章在斷斷續(xù)續(xù)的懇求短句中消逝。3.圓舞曲,中庸得快板。在歡樂的圓舞曲之中,有一股憂傷的弦外之音,這是柴科夫斯基在意大利街頭一個男孩唱的一首歌曲的旋律。在這一沉思的樂章結束前,兇兆動機在樂隊深處翻滾,像是不快的回憶。4.莊嚴的行板,活潑的快板。在開始的行板中,陰霾、失敗、命運,不論什么樣的回憶,兇兆動機化成了凱旋曲。旋律采用溫暖的音色,變成傳統(tǒng)的歡樂的象征,定音谷滾奏導入活潑的快板,兇兆的動機以更煥發(fā)的色彩回來,整個樂章急匆匆奔向一個歡騰的結尾,以輝煌的勝利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