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導論——關于儒家思想現(xiàn)代價值評估的方法論問題
第一節(jié) 歷史中的儒學:評價對象的判定及其方法論研究
一、經典中的思想:儒家思想的原義
二、歷史中的變異:儒家思想的它義
三、創(chuàng)造性的闡釋:儒家思想的今義
第二節(jié) 世界中的儒學:評價范式及其立場的批判
一、西化模式:韋伯模式及對西方中心主義的批判
二、儒化模式:新儒家模式及對儒家救世論的批判
三、本土化模式:馬克思主義者的立場
第三節(jié) 實踐中的儒學:評價主體及評價尺度的確立
一、評價主體:新生文化主體的確立
二、評價尺度:社會實踐的三重需要
第二章 人類走向自我的最初理論省思——儒家人學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
第一節(jié) 人學是儒學的主旨
一、儒學之以人學為主旨的社會動因
二、揭開儒學之以人學為主旨的歷史隱秘
三、從比較中看儒學中的“人”
第二節(jié) 對人的存在的整體思維:和諧的人
一、人與自然的和諧
二、人與人的和諧
三、身與心的和諧
第三節(jié) 對人的本性的價值判斷:性善的人
一、性善與性惡
二、義理之性與氣質之性
第四節(jié) 對人的意味的探尋:理想的人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特點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類型
第五節(jié) 儒家的人學思想與現(xiàn)代人的發(fā)展
一、當代新技術革命與人的社會責任
二、新技術革命呼喚新型的“創(chuàng)造著的人”
三、儒家人學的歷史資源與現(xiàn)代人的發(fā)展
第三章 “人對人的依賴關系”的理論升華——儒家倫理思想和現(xiàn)代市場經濟
第一節(jié) 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一、儒家倫理思想的宗法基礎
二、儒家倫理思想和哲學的一體化
三、儒家倫理思想的世俗性和實踐性
第二節(jié) 儒家倫理思想的基本理論
一、天人合德: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學
二、重義責和:儒家道德的價值模式和目標指向
三、尊德重行:儒家道德的實踐理性
第三節(jié) 儒家倫理思想和現(xiàn)代市場經濟
一、儒家倫理思想與市場經濟的異質沖突
二、儒家倫理思想與市場經濟的同構契合
三、儒家倫理思想與市場經濟的互補優(yōu)化
第四章 人類精神自律的歷史建構
第五章 宗法社會中權利和義務的失衡
第六章 經濟和德性整合的歷史形態(tài)
第七章 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抉擇中儒學的歷史命運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