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斯束理論
1.1 近軸波動方程與高斯束主模
1.2 厄米特-高斯(Hermit-Gauss)模
1.3 拉蓋爾-高斯(Laguerre-Gauss)模
1.4 高斯束的變換
1.5 準光諧振腔
1.6 口徑天線輻射高斯束分析
1.6.1 圓波紋喇叭輻射高斯束
1.6.2 介質加載混合模喇叭輻射高斯束
1.6.3 對角型角錐喇叭輻射高斯束
1.7 高斯束有效的束腰條件
1.8 關于高斯束的佯謬
第2章 高斯束校正理論
2.1 攝動理論
2.2 復宗量高斯束與復源點場
2.3 高斯束校正理論
2.3.1 對拉蓋爾-高斯模(Laguerre-Gauss)的校正
2.3.2 對厄米特-高斯束(Hermite-Gauss)的校正
2.4 高斯束之間的關系
2.5 高斯束校正理論應用例子
2.6 矢量場理論
第3章 準光元部件
3.1 準光振蕩器
3.2 準光混頻器與接收機
3.2.1 超半球透鏡結構準光分諧波接收機
3.2.2 準集成號角天線接收機
3.2.3 其他混頻器結構
3.3 準光放大器
3.3.1 柵格放大器
3.3.2 號角式放大器
3.4 準光PIN開關
3.5 準光無源元件
3.5.1 介質片耦合元件
3.5.2 準光分束器(線柵)
3.5.3 穿孔板濾波器
3.5.4 波板
3.5.5 roof反射鏡
3.5.6 非互易組件
3.5.7 透鏡
3.5.8 反射鏡
3.6 一些準光光路組件
3.6.1 雙束干涉計
3.6.2 Martin-Puplett干涉計(MPI)
3.6.3 其他元件
3.6.4 極化態(tài)和矩陣算法
3.6.5 阻抗測量電路
3.6.6 MPI用做雙工器
3.7 光路橫向尺寸設計考慮
第4章 準集成天線及其在準光技術中的應用
4.1 集成電路天線
4.1.1 介質基片上的天線
4.1.2 介質基片上偶極子激發(fā)表面波的全波分析
4.2 口徑天線
4.2.1 計算口徑天線輻射場的傅里葉變換法
4.2.2 電、磁源和等效原理
4.2.3 Stratton-Chu公式
4.2.4 交叉極化
4.3 口徑天線輻射場的平面波角譜方法
4.3.1 平面波函數(shù)
4.3.2 口徑天線向半空間的輻射
4.3.3 波導中存在多個不連續(xù)性的問題
4.3.4 Q矩陣元素的計算
4.4 準集成號角天線分析與應用
4.4.1 分析
4.4.1.1 格林函數(shù)
4.4.1.2 電流分布與輸入阻抗
4.4.1.3 口徑場分布
4.4.1.4 臺階不連續(xù)性分析
4.4.2 應用
4.5 幾何射線場方法與準集成透鏡天線分析
4.5.1 準集成透鏡天線
4.5.2 射線光學場方法
4.5.2.1 平面波在平面介質交界面上的反射與折射
4.5.2.2 射線追跡
4.5.2.3 幾種天線系統(tǒng)的分析
第5章 準先焦面陣成像
5.1 圖像的基本描述
5.1.1 灰度
5.1.2 分辨率與瑞利判據(jù)
5.1.3 信噪比
5.1.4 圖像的頻譜
5.1.5 取樣定理
5.2 掃描成像
5.3 焦面陣成像
5.4 幾種焦面成像陣
5.4.1 準集成號角焦面成像陣
5.4.2 基片透鏡集成天線成像陣
5.4.3 波紋喇叭焦面陣
5.4.4 縫隙端射天線焦面陣
5.4.4.1 隱蔽武器和炸藥的檢測
5.4.4.2 飛機自動著陸系統(tǒng)
5.4.4.3 焦面陣的其他應用
5.5 焦面陣-透鏡成像系統(tǒng)電磁特性分析
5.5.1 波紋喇叭焦面陣-透鏡遠區(qū)輻射場分析
5.5.2 小f數(shù)光學系統(tǒng)焦區(qū)場的關量衍射分析
5.5.2.1 雙曲面聚焦透鏡焦面上的場分布
5.5.2.2 擴展半球與擴展半橢球透鏡背面上的場分布
5.5.2.3 焦區(qū)繞射斑峰值的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