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ATM交換 Dick Knight 1
1.1 交換技術 1
1.2 ATM交換 2
1.3 ATM連接類型 5
1.4 ATM適配層 9
參考文獻 11
其他讀物 11
標準 11
問題 12
第2章 信令的概述 Dick Knight和Bryan Law 13
2.1 早期的交換控制 13
2.2 信令的類型 14
2.3 七號信令系統(tǒng)(SS7) 16
2.4 ATM信令適配層 19
2.5 信令和協(xié)議的原語 24
參考文獻 25
其他讀物 25
標準 25
問題 26
第3章 信令標準 Rryan Law和Dick Knight 27
3.1 標準的價值 27
3.2 國際標準和工業(yè)實體 28
3.3 區(qū)域標準實體 34
3.4 信令標準化的方法 36
3.5 結論 37
參考文獻 37
更進一步地閱讀有關網頁 38
標準 38
問題 38
第4章 信令要求——寬帶業(yè)務 Roger Morley和Dick Knight 39
4.1 寬帶ISDN 39
4.2 用于信令協(xié)議規(guī)范的ITU-T建議I.130的方法 39
4.3 網絡結構 41
4.4 潛在的B-ISDN用戶應用 42
4.5 網絡信令業(yè)務 42
4.6 網絡能力的識別 46
4.7 旅行代理業(yè)務 47
4.8 總結 50
參考文獻 50
標準 50
問題 51
第5章 接入信令 Bryan Law和Dick Knight 52
5.1 引言 52
5.2 版本1的接入信令 52
5.3 3層信令 53
5.4 點到多點信令 56
5.5 能力集2的第一階段信令 60
5.6 多連接信令 68
5.7 總結 69
參考文獻 69
標準 70
問題 70
第6章 ATM論壇信令協(xié)議和互通 Nick Cooper 71
6.1 引言 71
6.2 ATM論壇和信令 71
6.3 更詳細的信令規(guī)范 72
6.4 ATM網絡的互通 76
6.5 尋址 80
6.6 其他問題 81
6.7 總結 81
標準 82
問題 82
第7章 ATM論壇的專用網網絡接口 Jennifer Scott 和Ian Jones 83
7.1 PNNI的概述 83
7.2 與ITU-T網絡信令的比較 92
7.3 演進 96
參考文獻 96
標準 97
問題 97
第8章 ITU-T節(jié)點間寬帶信令協(xié)議B-ISUP Ian Jones 98
8.1 引言 98
8.2 No.7信令系統(tǒng)結構概述 98
8.3 B-ISUP信令程序 99
8.4 選路 106
8.5 SCCP和TC 110
8.6 SAAL 111
8.7 互通 111
8.8 總結 112
標準 112
問題 113
第9章 VB5接口 Mick Hale. Alex Gillespie 和Keith James 114
9.1 VB5接口的背景 114
9.2 VB5接口 116
9.3 實時管理協(xié)調協(xié)議(RTMC) 120
9.4 寬帶承載連接控制協(xié)議(B-BCC) 123
9.5 VB5管理 127
9.6 總結 129
參考文獻 130
標準 130
問題 130
第10章 在DAVIC中提供交互式多媒體業(yè)務會議控制的用途 Richard Miles. Paul Reece 和Laurent Boon 131
10.1 DAVIC的簡介 131
10.2 DAVIC系統(tǒng)參考模型 132
10.3 DAVIC協(xié)議 135
10.4 會話控制 140
10.5 DACIC的發(fā)展 144
10.6 總結 144
參考文獻 145
標準 145
進一步的讀物 145
問題 145
第11章 寬帶信令和業(yè)務性能的設計 Dave Morris和Ann Elvidge 146
11.1 引言 146
11.2 假定 146
11.3 性能問題 153
11.4 討論 155
11.5 總結 156
參考文獻 156
第12章 寬帶VPN的信令 Frank Allard 157
12.1 引言 157
12.2 什么是VPN 157
12.3 VPN體系結構 158
12.4 ATM對VPN的益處 159
12.5 寬帶虛擬專用網 161
12.6 寬帶VPN的發(fā)展 162
12.7 總結 165
參考文獻 166
標準 166
問題 166
第13章 下一世紀寬帶通信的移動部分——UMTS Alan Clapton. Nigel Lobley. Steve Dutnall. Mark Dando和Pedro Serna 168
13.1 引言 168
13.2 UMTS階段性的介紹 170
13.3 無線接口要求 171
13.4 現(xiàn)行提出的無線技術 172
13.5 網絡要求 173
13.6 B-ISDN和IP的發(fā)展 174
13.7 UMTS的網絡體系結構 175
13.8 UMTS關鍵的網絡運行 176
13.9 結論 180
13.10 時間表 180
參考文獻 181
問題 181
第14章 面向對象的信令 Paul Mcdonald 182
14.1 介紹 182
14.2 現(xiàn)行方法的局限 182
14.3 MAGIC信令模型 184
14.4 MAGIC信令舉例(可視會話呼叫) 188
14.5 討論和將來的工作 191
14.6 結論 192
參考文獻 192
標準 192
進一步的讀物 192
問題 193
第15章 呼叫和承載分開環(huán)境的呼叫控制協(xié)議 Dick Knight和Bryan Law 194
15.1 引言 194
15.2 呼叫和承載的分離 194
15.3 協(xié)議和信息的分離 196
15.4 用對象仿造呼叫 197
15.5 協(xié)議體系結構 200
15.6 呼叫控制協(xié)議動作 203
15.7 協(xié)議傳遞機制 208
15.8 結論 209
參考文獻 209
標準 209
問題 209
第16章 支持網絡智能和B-ISDN的應用 Gary Bruce和Jon Clark 211
16.1 引言 211
16.2 B-ISDN和IN的發(fā)展 211
16.3 未來電信網絡的應用要求 216
16.4 建立綜合電信網的其他途徑 218
16.5 結論 226
參考文獻 227
進一步的讀物 227
標準 227
問題 228
附錄A 問題答案 229
附錄B 寬帶信令平臺的開發(fā) Chris Shephard. Peter Hovel. Steve Boswell和John King 245
B.1 引言 245
B.2 BUNI示范者 245
B.3 ADPI信令示范者 249
B.4 TRIBUNE測試 252
B.5 FINDS平臺 255
B.6 結束語 261
附錄C 寬帶呼叫控制示范——用于實施ITU-T. DAVIC和TINA-C的示范平臺 PaulReece. RichardMacey和PeterClarke 263
C.1 引言 263
C.2 交換控制 264
C.3 呼叫/連接控制 267
C.4 會話控制 272
C.5 電信信息網體系結構協(xié)會(TINA-C) 275
C.6 將來的工作 276
C.7 結論 278
參考文獻 229
附錄D 國際標準索引 Anselm Martin and Dick Knight 280
D.1 ITU-T建議 280
D.2 ETSI寬帶信令標準 284
D.3 ATM論壇信令標準 287
D.4 DAVIC 288
D.5 ECMA 289
附件E 縮略語 290
索引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