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魏故持節(jié)龍驤將軍督營州刺史征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公之墓志銘》。北魏熙平二年(五一七)十一月刻。正書。二十五行,行二十九字。清康熙十八年(十六七九)在河北省安平縣出土??滴跞昕浦h陳宗石砌入鄉(xiāng)賢祠壁,未幾即佚。北魏時博陵崔氏是高六大族,崔敬邕的從堂兄弟崔挺又很有書名,曾春旨寫文明太后父親的《燕宣王碑》,因而可推測這塊墓志是出自當時名手。因為唐前善書者都不以書名,所以未署書者姓名。《崔敬邕墓志》的書法在北魏后期墓志中,屬于方勁雄奇一類,其用笑清俊勁爽,筆致圓渾,法度謹然但毫不刻板,結體整斂形方,全篇排布端勻,氣象清穆。一筆之中有俯仰提按,輕重分明,動感極強。個字中的筆畫,是輕是重,孰粗孰細,因勢利導恰到好處。筆畫細勁、清朗,大筆、主筆則多用重、澀、隸之法運之,觀此書法如臨尊彝。正如清何焯所評:「入目初似拙丑,然不衫不履,意象開闊,唐人終莫能及,宋人欲矯之,然所師承者皆不越唐代,姿睢自便,亦豈復能近古乎?!勾吮乇鞠∪缧区P。傳世所見五本:端方藏濃淡拼命本、劉鐵云藏本、陶心云藏本、費念慈藏本。此是近年新發(fā)現的一本,有山陰潘寧題跋,拓墨精佳,完整無缺,筆道勁挺,筆意俱存,是傳世諸本中較好的一本?,F為南京博物院所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