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育民,1954年生,江蘇啟東人。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博導,上海市政協(xié)委員、中國會黨史研究會會長、上海市經濟史學學會副會長、中國義和團研究會理事。撰有《中國幫會史》(合著)、《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等均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三等獎。譯著有《中國民間教派研究》、《飛鸞——臺灣民間宗教的形態(tài)》、《上海警察》、《上海青幫》、《家鄉(xiāng)、城市與國家》等。為《中國近代史教程》、《中國文化史表》的主要撰稿人和通稿人之一。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現代史。曾承擔上海市教委項目《清政府與民族主義》、清史纂修工程《厘金志》等。作為上海版(滬版)初高中歷史教科書主編者之一,不辭辛勞,不僅完成了主編任務,還寫成《注意教材分工,強化知識運用——編寫中學歷史教材(上海版)的幾點體會》一文,發(fā)表于《歷史教學》(2003年第4期),和使用該教材老師與學生一起分享其在教材編寫過程中的一些體會和感想。2006年10月,部分北京學者開始批評滬版歷史教科書,甚至不惜上書中央,認為此書在“淡化意識形態(tài)”、“在政治方向、理論方向、學術方向上都存在嚴重錯誤”。2007年5月,上海市教委決定本年9月入學的高一新生必須使用一套新的歷史教科書。除蘇智良外,原來的編寫組成員均未能獲批進入新的編寫組,在這種情況下蘇智良辭去高中歷史教材主編職務。作為主編者之一,周育民教授本著“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理念,在“教科書事件”平息兩年后,以無可爭辯的史實、嚴謹的態(tài)度和縝密的思路,平心靜氣的對北京一些歷史學家對上海歷史教科書失之偏頗的批評進行了學理上的回應。該文以《關于上海歷史教科書問題——對北京幾位歷史學家批評的回應》為題發(fā)表于《開放時代》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