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第1章 引言
1. 1 通信模型
1. 2 數(shù)據(jù)通信
1. 3 數(shù)據(jù)通信網絡連接
1. 3. 1 廣域網
1. 3. 2 局域網
1. 4 協(xié)議與協(xié)議體系結構
1. 4. 1 一個三層模型
1. 4. 2 TCP/IP協(xié)議結構
1. 4. 3 OSI模型
1. 5 標準
附錄1A 標準化組織
1A. 1 Internet標準和Internet協(xié)會
1A. 2 標準化國際組織(ISO)
1A. 3 ITU電信標準部
lA. 4 ATM論壇
附錄1B Intrnet資源
1B. 1 本書的Web站點
1B. 2 其他Web站點
1B. 3 USENET新聞組
第2章 協(xié)議與體系結構
2. 1 協(xié)議
2. 1. 1 特性
2. 1. 2 功能
2. 2 OSI
2. 2. 1 模型
2. 2. 2 OSI框架結構內的標準化
2. 2. 3 服務原語和參數(shù)
2. 2. 4 OSI的各層
2. 3 TCP/IP協(xié)議族
2. 3. 1 TCP/IP的方法
2. 3. 2 TCP/IP協(xié)議體系結構
2. 3. 3 TCP和IP的操作
2. 3. 4 協(xié)議接口
2. 3. 5 應用層
2. 4 推薦讀物
2. 5 習題
第二部分 數(shù)據(jù)通信
第3章 數(shù)據(jù)傳輸
3. 1 概念和術語
3. 1. 1 傳輸術語
3. 1. 2 頻率. 頻譜和帶寬
3. 2 模擬和數(shù)字數(shù)據(jù)傳輸
3. 2. 1 數(shù)據(jù)
3. 2. 2 信號
3. 2. 3 傳輸
3. 3 傳輸損傷
3. 3. 1 衰減
3. 3. 2 時延失真
3. 3. 3 噪聲
3. 3. 4 信道容量
3. 4 推薦讀物
3. 5 習題
附錄3A 傅里葉分析
3A. 1 周期信號的傅里葉級數(shù)表達式
3A. 2 非周期信號的博里葉變換表達式
3A. 3 功率譜密度和帶寬
附錄3B 分貝和信號強度
第4章 傳輸媒體
4. 1 導向傳輸媒體
4. 1. 1 雙絞線
4. 1. 2 同軸電纜
4. 1. 3 光纖
4. 2 無線傳輸
4. 2. 1 地面微波
4. 2. 2 衛(wèi)星微波
4. 2. 3 廣播無線電波
4. 2. 4 紅外線
4. 3 推薦讀物和Web站點
4. 4 習題
第5章 數(shù)據(jù)編碼
5. 1 數(shù)字數(shù)據(jù)與數(shù)字信號
5. 1. 1 不歸零碼
5. 1. 2 多電平二進制
5. 1. 3 雙相位
5. 1. 4 調制速率
5. 1. 5 擾碼技術
5. 2 數(shù)字數(shù)據(jù)與模擬信號
5. 2. 1 編碼技術
5. 2. 2 性能
5. 3 模擬數(shù)據(jù)與數(shù)字信號
5. 3. 1 脈碼調制
5. 3. 2 增量調制
5. 3. 3 性能
5. 4 模擬數(shù)據(jù)與模擬信號
5. 4. 1 調幅
5. 4. 2 角度調制
5. 4. 3 正交調幅
5. 5 擴頻
5. 5. 1 跳頻
5. 5. 2 直接序列
5. 6 推薦讀物
5. 7 習題
附錄5A 采樣定理的證明
5A. 1 證明
第6章 數(shù)據(jù)通信接口
6. 1 異步傳輸與同步傳輸
6. 1. 1 異步傳輸
6. 1. 2 同步傳輸
6. 2 線路配置
6. 2. 1 拓撲結構
6. 2. 2 全雙工和半雙工
6. 3 接口
6. 3. 1 V. 24/EIA—232—F
6. 3. 2 ISDN的物理接口
6. 4 推薦讀物
6. 5 習題
第7章 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
7. 1 流控制
7. 1. 1 停止等待流控制
7. 1. 2 滑動窗口流控制
7. 2 差錯檢測
7. 2. 1 奇偶檢驗
7. 2. 2 循環(huán)冗余檢驗
7. 3 差錯控制
7. 3. 1 停止等待ARQ
7. 3. 2 返回NARQ
7. 3. 3 選擇拒絕ARQ
7. 4 高級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
7. 4. 1 基本特點
7. 4. 2 幀結構
7. 4. 3 操作
7. 5 其他數(shù)據(jù)鏈路控制協(xié)議
7. 5. 1 LAPB
7. 5. 2 LAPD
7. 5. 3 邏輯鏈路控制
7. 5. 4 幀中繼
7. 5. 5 異步傳輸模式
7. 6 推薦讀物
7. 7 習題
附錄7A 性能問題
7A. 1 停止等待流控制
7A. 2 無差錯的滑動窗口流控制
7A. 3 ARQ
第8章 復用
8. 1 頻分復用
8. 1. 1 特點
8. 1. 2 模擬載波系統(tǒng)
B. 2 同步時分復用
8. 2. 1 特點
8. 2. 2 TDM鏈路控制
8. 2. 3 數(shù)字載波系統(tǒng)
8. 2. 4 ISDN用戶網絡接口
8. 2. 5 SONET/SDH
8. 3 統(tǒng)計時分復用
8. 3. 1 特點
8. 3. 2 性能
8. 4 非對稱數(shù)字用戶線路
8. 4. 1 ADSL設計
8. 4. 2 離散多音
8. 5 xDSL
8. 5. 1 高數(shù)據(jù)率數(shù)字用戶線路
8. 5. 2 單線數(shù)字用戶線路
8. 5. 3 甚高數(shù)據(jù)率數(shù)字用戶線
8. 6 推薦讀物及Web站點
8. 7 習題
第三部分廣域網
第9章 電路交換
9. 1 交換網絡
9. 2 電路交換網
9. 3 交換的概念
9. 3. 1 空分交換
9. 3. 2 時分交換
9. 4 電路交換網中的路由選擇
9. 5 控制信令
9. 5. 1 信令功能
9. 5. 2 信令的位置
9. 5. 3 共路信令
9. 5. 4 7號信令系統(tǒng)
9. 6 推薦讀物
9. 7 習題
第10章 分組交換
10. 1 分組交換原理
10. 1. 1 交換技術
10. 1. 2 分組大小
10. 1. 3 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的對比
10. 1. 4 外部和內部操作
10. 2 路由選擇
10. 2. 1 特性
10. 2. 2 路由選擇策略
10. 2. 3 舉例
10. 3 X. 25
10. 3. 1 虛電路服務
10. 3. 2 分組格式
10. 3. 3 復用
10. 3. 4 流控制和差錯控制
10. 3. 5 分組序列
10. 3. 6 復位和重啟動
10. 4 推薦讀物
10. 5 習題
附錄10A 最小費用算法
10A. 1 Dijkstra算法
10A. 2 Bellman-Ford算法
10A. 3 比較
第11章 異步傳輸模式與幀中繼
11. 1 協(xié)議體系結構
11. 2 ATM邏輯連接
11. 2. 1 虛通路連接的使用
11. 2. 2 虛通道/虛通路的特性
11. 2. 3 控制信令
11. 3 ATM信元
11. 3. 1 首部格式
11. 3. 2 一般流控制
11. 3. 3 首部差錯控制
11. 4 ATM信元傳輸
11. 4. 1 基于信元的物理層
11. 4. 2 基于SDH的物理層
11. 5 ATM服務種類
11. 5. 1 實時服務
11. 5. 2 非實時服務
11. 6 ATM適配層
11. 6. 1 AAL服務
11. 6. 2 AAL協(xié)議
11. 7 幀中繼
11. 7. 1 背景
11. 7. 2 幀中繼協(xié)議體系結構
11. 7. 3 用戶數(shù)據(jù)傳送
11. 8 推薦讀物
11. 9 習題
第12章 數(shù)據(jù)網絡中的擁塞
12. 1 擁塞的結果
12. 1. 1 理想的性能
12. 1. 2 實際的性能
12. 2 擁塞控制
12. 2. 1 反壓
12. 2. 2 阻流分組
12. 2. 3 隱式擁塞信令
12. 2. 4 顯式擁塞信令
12. 3 通信量管理
12. 3. 1 公平性
12. 3. 2 服務質量
12. 3. 3 預約
12. 4 分組交換網絡中的擁塞控制
12. 5 ATM通信量管理
12. 5. 1 ATM通信量和擁塞控制需求
12. 5. 2 反應時間/速率影響
12. 5. 3 信元時延偏差
12. 5. 4 通信量和擁塞控制框架結構
12. 5. 5 通信量管理和擁塞控制技術
12. 6 ATM—ABR通信量管理
12. 6. 1 反饋機制
12. 6. 2 信元流
12. 7 幀中繼擁塞控制
12. 7. 1 通信量速率管理
12. 7. 2 使用顯式信令的擁塞避免
12. 8 推薦讀物
12. 9 習題
第四部分 局域網
第13章 局域網技術
13. 1 局域網應用
13. 1. 1 個人計算機局域網
13. 1. 2 后端網絡和存儲區(qū)網絡
13. 1. 3 高速辦公室網絡
13. 1. 4 主干局域網
13. 2 局域網體系結構
13. 2. 1 協(xié)議體系結構
13. 2. 2 拓撲
13. 2. 3 媒體接入控制
13. 2. 4 邏輯鏈路控制
13. 3 總線形局域網
13. 3. 1 總線形拓撲結構的特點
13. 3. 2 總線形局域網的傳輸媒體
13. 3. 3 基帶同軸電纜
13. 4 環(huán)形局域網
13. 4. 1 環(huán)形局域網的特點
13. 4. 2 定時抖動
13. 4. 3 環(huán)的潛在問題
13. 4. 4 星環(huán)體系結構
13. 5 星形局域網
13. 5. 1 雙絞線對和光纖星形局域網
13. 5. 2 集線器和交換機
13. 6 無線局域網
13. 6. 1 無線局域網的應用
13. 6. 2 無線局域網的需求
13. 6. 3 無線局域網技術
13. 7 網橋
13. 7. 1 網橋的功能
13. 7. 2 網橋協(xié)議體系結構
13. 7. 3 固定路由選擇
13. 7. 4 支撐樹方法
13. 8 推薦讀物
13. 9 習題
附錄13A IEEE 802標準
第14章 局域網系統(tǒng)
14. 1 以太網(CSMA/CD)
14. 1. 1 IEEE 802. 3媒體接入控制
14. 1. 2 IEEE 802. 310bb/s規(guī)約(以太網)
14. 1. 3 IEEE 802. 3100bD/s規(guī)約(快速以太網)
14. 1. 4 千兆位以太網
14. 2 令牌環(huán)和FDDI
14. 2. 1 田班肥. 5媒體接入控制
14. 2. 2 IEEE 802. 5物理層規(guī)約
14. 2. 3 FDDI媒體接入控制
14. 2. 4 FDDI物理層規(guī)約
14. 3 ATM局域網
14. 4 光纖通道
14. 4. 1 光纖通道元素
14. 4. 2 光纖通道的協(xié)議體系結構
14. 5 無線局域網
14. 5. 1 物理媒體規(guī)約
14. 5. 2 媒體接入控制
14. 6 推薦讀物
14. 7 習題
附錄14A 局域網的數(shù)字信號編碼
14A. 1 4B/5B—NRZI
14A. 2 MLT—3
14A. 3 8B6T
14A. 4 8B/10B
附錄14B 性能問題
14B. 1 傳播時延和發(fā)送速率的效果
14B. 2 令牌傳遞和CSMA/CD的簡單性能模型
第五部分 聯(lián)網協(xié)議
第15章 網際互聯(lián)協(xié)議
15. 1 網際互聯(lián)原則
15. 1. 1 要求
15. 1. 2 與體系結構相關的實現(xiàn)方法
15. 2 無連接的網際互聯(lián)
15. 2. 1 無連接網際互聯(lián)策略的工作過程
15. 2. 2 設計問題
15. 3 網際協(xié)議
15. 3. 1 IP服務
15. 3. 2 IP協(xié)議
15. 3. 3 IP地址
15. 3. 4 網際控制報文協(xié)議
15. 4 IPv6
15. 4. 1 下一代IP
15. 4. 2 IPv6結構
15. 4. 3 IPv6首部
15. 4. 4 IPv6地址
15. 4. 5 逐跳選項首部
15. 4. 6 分片首部
15. 4. 7 路由選擇首部
15. 4. 8 目的選項首部
15. 5 組播
15. 5. 1 組播的需求
15. 5. 2 Internet組管理協(xié)議IGMP
15. 6 推薦讀物和Web站點
15. 7 習題
第16章 互聯(lián)網絡工作原理
16. 1 路由選擇協(xié)議
16. 1. 1 自治系統(tǒng)
16. 1. 2 邊界網關協(xié)議
16. 1. 3 開放最短路徑優(yōu)先
16. 2 綜合服務體系結構
16. 2. 1 互聯(lián)網上的通信量
16. 2. 2 ISA的處理方法
16. 2. 3 ISA的構件
16. 2. 4 ISA服務
16. 2. 5 排隊規(guī)則
16. 3 資源預約:RSVP
16. 3. 1 RSVP的目標和特性
16. 3. 2 數(shù)據(jù)流
16. 3. 3 RSVP操作
16. 3. 4 RSVP協(xié)議的機理
16. 4 區(qū)分服務
16. 4. 1 服務
16. 4. 2 DS八位組
16. 4. 3 DS配置和操作
16. 5 推薦讀物和Web站點
16. 6 習題
第17章 傳輸層協(xié)議
17. 1 面向連接的傳輸協(xié)議機制
17. 1. 1 可靠的順序網絡服務
17. 1. 2 不可靠的網絡服務
17. 2 TCP
17. 2. 1 TCP服務
17. 2. 2 TCP首部格式
17. 2. 3 TCP機制
17. 2. 4 TCP實現(xiàn)中的策略選項
17. 3 TCP擁塞控制
17. 3. 1 重傳計時器管理
17. 3. 2 窗口管理
17. 4 UDP
17. 5 推薦讀物
17. 6 習題
第18章 網絡安全
18. 1 安全性的需求與攻擊
18. 1. 1 被動攻擊
18. 1. 2 主動攻擊
18. 2 傳統(tǒng)加密方法下的保密
18. 2. 1 傳統(tǒng)加密
18. 2. 2 加密算法
18. 2. 3 加密設備的位置
18. 2. 4 密鑰分配
18. 2. 5 通信量填充
18, 3 報文鑒別及散列函數(shù)
18. 3. 1 報文鑒別方式
18. 3. 2 安全散列函數(shù)
18. 3. 3 SHA-1安全散列函數(shù)
18. 4 公開密鑰加密和數(shù)字簽名
18. 4. 1 公開密鑰加密
18. 4. 2 數(shù)字簽名
18. 4. 3 RSA公開密鑰加密算法
18. 4. 4 密鑰管理
18. 5 IPv4和IPv6的安全性
18. 5. 1 IPSec的應用
18. 5. 2 IPSec的范圍
18. 5. 3 安全關聯(lián)
18. 5. 4 傳輸方式和隧道方式
18. 5. 5 鑒別首部
18. 5. 6 封裝安全凈負荷
18. 5. 7 密鑰管理
18. 6 推薦讀物和Web站點
18. 7 習題
第19章 分布式應用
19. 1 抽象語法記法1(ASN. 1)
19. 1. 1 抽象語法
19. 1. 2 ASN. 1中的概念
19. 2 網絡管理——SNMP
19. 2. 1 網絡管理系統(tǒng)
19. 2. 2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版本2(SNMPv2)
19. 2. 3 簡單網絡管理協(xié)議版本3(SNMPv3)
19. 3 電子郵件——SMTP和MIME
19. 3. 1 簡單郵件傳輸協(xié)議(SETP)
19. 3. 2 通用Internet郵件擴充協(xié)議(MIME)
19. 4 超文本傳送協(xié)議(HTTP)
19. 4. 1 HTTP概述
19. 4. 2 報文
19. 4. 3 請求報文
19. 4. 4 響應報文
19. 4. 5 實體
19. 5 推薦讀物和Web站點
19. 6 習題
附錄A ISDN和寬帶ISDN
A. 1 ISDN概述
A. 1. 1 ISDN概念
A. 1. 2 體系結構
A. 1. 3 標準
A. 2 ISDN信道
A. 3 用戶接入
A. 4 ISDN協(xié)議
A. 4. 1 ISDN協(xié)議體系結構
A. 4. 2 ISDN連接
A. 4. 3 ISDN用戶網絡接口上的共路信令
A. 4. 4 鏈路層協(xié)議:LAPD
A. 5 寬帶ISDN
A. 5. 1 寬帶ISDN體系結構
A. 5. 2 寬帶ISDN協(xié)議
A. 6 推薦讀物
A. 7 習題
附錄B 本書所引用的RFC
附錄C 數(shù)據(jù)與計算機通信教學用項目
詞匯表
參考文獻
縮寫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