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會碰到不少介于市場與政府之間的問題。政策金融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一端是政策;另一端是現(xiàn)實的經濟活動。政策是否適當和及時?國民經濟活動中市場機制能否按規(guī)范運行?這些都是重要條件;其中有些是主觀的,有些是客觀的,但與政策金融的成敗功過都有密切的關系。讀完本書后得到的第一個想法:政策金融對經濟發(fā)展能起促進作用,但重要的是應隨著條件的變化而適時地調整政策金融的制度。對市場經濟而言,中國屬“后發(fā)展國家”之列,因而能有借鑒他國經驗的便利。可是,如書中所說,政策金融雖各國都有,但其政策目的、制度條件、組織機構、作用效果等等,則不盡相同。因此,借鑒的前提是力求對整個制度有一個比較完整的了解,方能減少片面性。作者為此投入很大精力,從第一章至第四章對幾個國家的政策金融作了闡述和比較,其中對日本制度的演變和運行則分析更為深入。我讀后頗感得益,廣大讀者想必也會有同感。借鑒他國經驗,也不能缺少對此所做的理論分析。本書作者并沒有忽略這一點,在第三章和第五章中做了這方面的工作。根據(jù)既有的實證分析,作者肯定,政策金融對民間金融可以有誘導效果,對社會資本的形成可以起推動作用。這方面實際上是政策金融的立足點,是其存在的主要根據(jù)。聯(lián)系到我國,這也是政府運用政策金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