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世界史全球史東方的文明(上下)

東方的文明(上下)

東方的文明(上下)

定 價:¥77.00

作 者: (法)雷奈·格魯塞(Rene Grousset)著;常任俠,袁音譯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叢編項:
標 簽: 繪畫技法

ISBN: 9787101019605 出版時間: 1999-10-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0cm 頁數(shù): 733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東方的文明》是法國著名東方學家雷奈·格魯塞(RenéGrousset,1885—1952)的代表作之一。這部四卷本的《東方的文明》從1929年起陸續(xù)問世后,由于其線索明晰、資料翔實、插圖豐富、觀點明確、文字簡潔,在東西學術界引起很大反響,很快就被譯成英文本在紐約出版,成為世界東方學的必讀書之一。本書前言特色及評論文章節(jié)選UntitledDocument——東方的新石器時代遺物亞洲文明,大部分無疑地可溯源至史前時代,即使并非普遍如此,至少也顯然屬于同一根源。對于東方史前期遺物的研究,“雖然只是在近三個年左右才進行,但它提供了一些見解已深深涉及偉大的歷史諸文明之間,盡管后來發(fā)生了尖銳的分歧,開始時已形成不同程度的承上店下的親緣聯(lián)系”。關于屬大而洋、多瑙河、烏克蘭,以及愛琴海的諸文明,國不在本書范國之內(nèi),姑不具論,在這顯我們所見到的第一個史前期文明乃是埃及文明。沿利比亞境內(nèi)個已干涸的尼羅河支流兩岸,曾發(fā)現(xiàn)有舊石器時代的居民點,和屬于“下舊石器時代(LowerPaleolithic)”的數(shù)以干計的磨削石斧,式樣屬法國考古學家們所謂的“舍利式”和“阿舍利式”,這是由于在塞納河_馬恩河之間的舍利和亞眠附近的圣·阿舍利兩地發(fā)掘到的舊石器時代遺物而得名的。但此后即究然中斷,可確稱為新石器時代的文明一直無跡可尋;然而我們現(xiàn)在卻于納伽達、阿拜多斯,和埃爾-阿姆拉等地的尼羅河畔發(fā)現(xiàn)了豐富的“后新石器時代”——即當石器時代告終而銅器開始出現(xiàn)之時,“其年代至少約在公元前5000年”——的文明。在這古述時代,此流域內(nèi)的居民——大多數(shù)無疑的屬于和地中海各民族有親緣的一種或數(shù)種民族——已馴養(yǎng)了狗、驢、牛、羊和瞪羚,并且種植了大麥、各于和小麥。他們的武器和工具——鐮刀和犁頭——以及家用什物都是用燧石制或的。特別是黃色燧石片所制的微彎的小刀,打磨得如金屬一般,異常精美。似最使我們驚嘆的則是他們的瓶罐類器皿。這些由沙巖、花崗巖、大理石、間綠巖、黑矅石、雪花石或水晶等所雕制的水瓶,不論是圓筒形或混圓形,都屬于遺存至今的史前期最美而的器物之一。他們的飾晶一部分是新石器時代的式樣——如骨質、象牙質或燧石質的手釧和項鏈——另一部分則已是銅質的了,尤其是針錐之類。至于陶器藝術,也有豐富的遺物,依年代先后而言,最早的是光滑的泥質紅陶瓶類,在口端周圖飾有黑色砑光的環(huán)帶,其次為粗而的紅陶,最后是有各種紋飾的紅色或淡黃色的陶器。至于形制也窮極變仇,有碗,圓筒形的瓶、壺,混圓的罐,工足的鼎,等等。所有器具都是徒手制成,不用任何旋輪,上面的圖繪也未經(jīng)火燒過?;y則或為幾何圖形——花斑、長方格、同心菱、鋸齒,或交錯的新月與線軸紋、平行波浪紋、螺旋紋,以及蝸牛形的花紋;或為仿繪的動植物形態(tài)——一列列的程式仇的水鳥、樹術,等等;有時也裝飾著真正的圖畫:如送喪的小船,奠酒的甕,或儀禮中的舞蹈等,這一切也都是同樣程式化了的(圖1)。這里可注意的是埃及學者們常把埃及此種后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區(qū)分為兩今階段:第一階段當公元前7500年至5000年之間,中心地在上埃及的納伽達,其性質似乎是屬于非洲的;第二階段當公元前5000年至3500年之間,中心地在北部,其性質則似屬于亞洲……

作者簡介

暫缺《東方的文明(上下)》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卷 近東與中東的文明
第一卷 中譯本序言/原序
第一章 東方最古的文明:新石器時代的文明
東方的新石器時代遺物
遠東的新石器時代
第二章 埃及文明
孟斐斯文明
底比斯文明
第三章 迦勒底-亞述文明
蘇美爾-阿卡德文明
巴比倫文明
喜特文明
亞述文明
亞述的藝術
第四章 波斯的伊斯蘭教時代前的文明
阿開密尼王朝的文明
阿開密尼王朝的藝術
薩珊三朝的文明
薩珊王朝的藝術
第五章阿拉伯文明
伊斯蘭教以前的阿拉伯和伊斯蘭教
奧美雅王朝的文明
阿拔斯王朝的文明
阿拔斯王朝的藝術
哈姆丹尼王朝的社會
伊斯蘭教的埃及:法提馬王朝的社會
阿尤布王朝和馬穆祿克王朝統(tǒng)治下的
敘利亞-埃及文明
第六章波斯的伊斯蘭教文明
阿拉伯-波斯文明,自薩曼王朝至賽爾柱王朝
十至十三世紀的波斯文學
波斯繪畫的起源
蒙古人的波斯:伊爾汗王朝和帖術兒王朝
薩法維王朝的波斯
譯名對照表
第二卷 印度的文明/第二卷 原序
第一章 佛教的及婆羅門教的印度
印度文明的起源:印度與加爾底亞的關系問題
雅利安人的印度:吠陀的詩篇
佛陀的一生及傳說
初期佛教藝術:孔雀王朝及巽伽王朝的藝術
希臘式的佛像
笈多朝藝術:印度美學理想的形成
宗教變革:印度教的興起及印度教諸神
印度教藝術
第二章印度尼西亞及馬來群島
爪哇藝術:印度的影響及馬來亞的復興
印度支那的印度化王國:吳哥、土倫及阿猶地亞
第一章伊斯蘭教的印度
初期土耳其-阿富汗王朝的印度-伊斯蘭教文明
莫臥兒印度
拉吉普特的繪畫
譯后記
譯名對照表
插圖選
第三卷 中國的文明
中譯本序言/原序
第一章中國審美觀念的形成
遠東藝術的起源:史前時期的中國
殷周時代
殷代甲骨上的刻文
古銅器:各種類型
古銅器:裝飾題材
古玉器
秦代
漢代:銅器、銅鏡及玉器
漢陶器
漢代淺浮雕
漢代陶塑
晉及六朝
草原上的藝術:明努辛期克和諾音烏拉
第二章佛教在中國的影響
佛教在中亞:希臘——羅馬的影響
佛教在中亞:印度笈多朝的影響
佛教在中亞:伊朗的影響
佛教在中國:北魏的雕塑
隋代的佛教
唐代的佛教雕塑
唐代的非佛教雕塑
唐代的裝飾藝術
唐及五代的繪畫
第三章中國藝術法則的確定
宋代:中國美學理想的知識分子化
宋代繪畫
元代的美學理想
第四章明代的美術愛好與畫院藝術
明代的特色
清代
第五章西藏的文化
作為孟加拉傳統(tǒng)監(jiān)護者的西藏文化之重大意義
西藏藝術
第四卷 日本的文明/原序
日本簡介:民族起源及適應外來影響的能力
史前期的日本
佛教的傳入
奈良時代
平安時代
藤原時代(889-1192)
鐮倉時代(1192-1333或1337)
足利將軍時代(1337-1573)
桃山時代。信長、秀吉及家康
德川幕府(1603-1868)
譯名對照表
插圖選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