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獨幕話劇。田漢著。初載1929年7月《南國月刊》第1卷第2期,后收入1930年現(xiàn)代書局版《田漢戲曲集》第五集。劇本描寫一個流浪詩人被一場戰(zhàn)亂弄得家破人亡,他所愛戀的一個牧羊姑娘也嫁了別人憂傷死去。于是他又流浪到了南方,尋找一向鐘情于他的農(nóng)家少女春姑娘。春姑娘在流浪者離去后一直癡情地眷戀著他,每天念著他在樹皮上刻下的詩句,每晚枕著他丟下的破舊的鞋子。當流浪者夢影似地重來時,春姑娘如獲至寶,不肯舍掉他;流浪者也疲于幻影的追求,表示要永遠與春姑娘相守。不幸的是,在流浪者歸來前的一刻,春姑娘已由母親作主許給了一個農(nóng)村少年。流浪者得知后,在失望的痛苦中悄然遠行,南歸的孤鴻只好又鼓著殘翼向那遙遠無際的旅途飛去。劇作表達了作者和當時一部分青年對黑暗動亂現(xiàn)實的不滿,以及尋找不到出路的苦悶與惆悵。該劇寫于作者主持南國社時期,明顯地留有早期的“唯美的殘夢”和“青春的感傷”(《第四集自序》)。劇本以渾然一體的充滿詩意的情境取勝,語言凝煉優(yōu)美,抒情氣氛濃郁,堪稱抒情詩劇,在南國社公演時曾博得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眼淚,其感傷情調(diào)也曾受到一些人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