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綱 字句

學詩百法 作者:劉坡公


學詩百法之十六 研究煉字法??

學習對偶,即為做詩之預備。然對偶雖工,茍不知煉字之法,則易犯渙散之病,全句精彩無由可見。前人所以有吟成五個字用盡一身心,及吟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髭等說,可見煉字之難,實為學詩者最切要之工夫。不論五言七言,或一句中煉一字,或一句中煉二字,下筆之時須要加意推敲。茲試略舉各例句于后。?

五言煉第二字?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趁魚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五言煉第三字?

山勢雄三輔/關(guān)門扼九州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江月隨人影/山花趁馬蹄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五言煉第五字?

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香霧云鬟濕/清暉玉臂寒 翠屏千仞合/丹嶂五丁開?

五言煉第二第五字?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干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

七言煉第二字?

山入白樓沙苑暮/潮生滄海野塘春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路繞寒山人獨去/月臨秋水雁空驚 燕知社日辭巢去/菊為重陽冒雨開?

七言煉第五字?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寒 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 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

七言煉第七字?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青楓江上孤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三故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jīng)心事違?

七言煉第二第五字?

雪霽山門迎瑞日/云開水殿侯飛龍 魚含月影隨云動/鳥吐花聲寄樹閑 永憶江湖歸白發(fā)/欲回天地入扁舟 湖添水際消殘暑/江送潮頭涌漫波?

學詩百法之十七 研究造句法??

積字而成句,積句而成詩。句之妥恰與否,詩之工拙判焉。故欲學作詩,必先學造句。造句之法,不僅屬對工整煉字穩(wěn)妥而已,必使全句輕靈流動絕不板滯方佳。至于唐人詩句,各有勝處,茍非勤于習誦,斷不能模仿其萬一。茲將五言七言之種種句法略舉于下:?

五言上一下四字句?

犬迎曾宿客/鴨護落巢兒 青惜峰巒過/黃知橘柚來 綠奔川內(nèi)水/紅落過墻花 地猶鄹氏邑/宅即魯王宮?

五言上二下三字句?

野人相問姓/山鳥自呼名 正有高堂宴/能忘遲暮心 晚涼看洗馬/森木亂鳴蟬 客路青山下/行舟綠水前?

五言上三下二字句?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夜郎溪日暖/白帝峽風寒?

五言上四下一字句?

曉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薜羅山徑入/荷芰水亭開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風連西極動/月過北庭寒?

五言一句三頓折句(二一二)?

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七言上一下六字句?

花迎劍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山動將崩未崩石/松浮欲盡不盡云?

七言上二下五字句?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九枝花 朝罷香煙攜滿袖/詩成珠玉在揮毫?

七言上三下四字句?

夢兒亭古傳名謝/交妓樓新道姓蘇 漁人網(wǎng)集寒潭下/估客舟隨夜照來?

七言上四下三字句?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凄凄鸚鵡洲?

七言上五下二字句?

青山只解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七言一句三頓折句(二二三)?

盤饗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含風翠壁孤云納/昔日丹楓萬木稠?

學詩百法之十八 研究點眼法??

作詩點眼,猶之畫龍點睛。詩無眼則佳處不見,龍無睛則神采皆失。故學詩者既知煉字造句矣,又不可不知點睛之法。眼要挺要響,用實字則挺,用動字則響。全在下筆之時,細細揣摩。五言詩之點眼在第三字,七言詩之點眼在第五字。舉例如下:?

五言點實字眼?

山店云迎客/江村犬吠船 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五言點動字眼?

日氣含殘雨/云陰送晚雷 撥云尋古道/倚石聽流泉 楊柳梳煙碧/茶□架雪香 白沙留月色/綠竹助秋聲?

七言點實字眼?

才是寢園春薦后/非關(guān)御苑鳥銜殘 風傳鼓角霜侵戰(zhàn)/云卷笙歌月上樓 楊柳風多潮未落/蒹葭霜冷雁初飛 東巖月在僧初定/南浦花殘客未回?

七言點動字眼?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平地風煙橫白鳥/半山云木卷蒼藤 鶯傳舊語嬌春日/花整晨妝對曉風?

學詩百法之十九 指示正格法??

五言律絕與七言律絕均有平起仄起及押韻不押韻之別,前已詳言之矣。然其中又有三法,一曰反,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系仄仄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系平平起是也。一曰粘,如上句系平平起而下句亦平平起,上句系仄仄起而下句亦仄仄起是也。一曰應,如五言首句押韻者,為仄仄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七言首句押韻者,為仄仄平平仄仄平或平平仄仄仄平平,而末句之平仄與首句相同是也。凡合乎此等平仄者,皆謂之正格。茲將唐詩三百首中選錄五言律絕七言律絕各二首于下:?

(哈哈,老夫子說話何其含混,說了半天也沒說清楚,在下試著做個補充:律詩八句,每兩句合稱一聯(lián),分別稱作額聯(lián)……記不清楚了。絕句四句,當然只有兩聯(lián)了。每聯(lián)的兩句當反,如第一和第二句,第三和第四句等。兩聯(lián)相鄰的句當粘,如第二和第三句,第四和第五句等。?

對于首句著韻的律絕,首尾兩句當應。對于律詩,其實一、四、八句皆當應。補充一句,律詩的二三聯(lián)當對偶)?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尋芳歇,王孫自可留。(五律之合于平起者)?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云生結(jié)海樓。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五律之合于仄起者)?

聽箏 李端?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五絕之合于平起者)?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五絕之合于仄起者)?

望薊門 祖詠?

燕臺一去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營。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城。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七律之合于平起者)?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七律之合于仄起者)?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七絕之合于平起者)?

賈生 李商隱?

喧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月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七絕之合于仄起者)

學詩百法之二十 指示拗句法??

昔人談詩,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所謂不論者,蓋言五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字、七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可以通用,非可任意為之而不必講究也。今人誤作不拘之解,則為害匪淺。而不知五言律絕中之第一字或可用,而第三字萬不能通用,七言律絕中之第一第三字或可通用,其第五字則萬不能通用。且如五言律絕中之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一字亦不能通用,又如七言律絕中之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即第三字亦不能通用。此等不論平仄之句,謂之拗句。前人非學到功深神而明之者,斷不出此。茲試將唐詩中拗句之最奇特者,選錄一首如下:?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學詩百法之二一 指示變體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體詩,不論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反是者即謂之變體。變體之詩出于作者一時之差誤,不可認為定格。茲特選錄唐詩中七律七絕之變體各一首,俾初學做詩者不致輕蹈此病也。?

登金陵鳳凰臺 李白?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

上詩第一聯(lián)與第二聯(lián)平仄重復,名曰順風調(diào),為七律中之變體也。?

贈別 王維?

渭城朝雨浥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上詩第三句之平仄與第二句應粘而反,是為七絕中之變體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