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騷動之秋 作者:劉玉民著


荒  煤

1987年的秋天,我曾經(jīng)到浙江紹興去參觀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雖然是走馬看花,也不能不為農村面貌的劇烈變化感到震驚、歡欣和興奮。在告別浙江的一次座談會上,我還情不自禁地宣告,倘若那位秋瑾烈士還健在,我想她會把她在臨刑前留下的那句著名的詩句:“秋風秋雨愁煞人”,改為“秋風秋雨喜煞人”!

后來回到北京,我又寫了一篇短文——《向阿Q告別》。我認為,我“終于在魯迅的故鄉(xiāng)向阿Q告別了,告別了他那個悲慘的年代。這是值得慶幸的”。不料還引起一個小小的爭論,有兩位好心的同志發(fā)表文章,認為我要否定阿Q這個不朽的形象。不過,當時的確有一個念頭,假如有時間再來紹興,最好再深入了解一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寫篇報告文學。這個善良的愿望也沒有實現(xiàn)。農村改革的新氣象也漸漸在腦海里淡漠了。

時間跑得真快,兩年多過去了,我沒有想到,在1989年的歲末,我卻讀到了《騷動之秋》這樣一部反映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沖擊下,農村面貌和人際關系的巨大變化的長篇小說。盡管我年逾古稀,又有冠心病,醫(yī)生頻頻囑咐心情最忌激動,似乎不易也不宜心情激動,但終于還不免為作品中幾個重要人物的遭遇和命運,在內心激起了一些騷動。也就不能不對這部作品說幾句真心話。

我們這一輩老人,恐怕難免有以下某些缺點或遺憾,精力有限,讀的作品不多,因而難以作出精確的比較與判斷;對當前生活中的巨大變化了解不具體、不深刻,因而對作品的思想深度體會不深;對文學作品的基本審美觀念——要求作品努力反映生活的真實,創(chuàng)造生動感人的形象,是難以改變的,因而,評價一部作品的成就,離不開這個基本原則。

我始終認為,生活的真實與生動感人的形象是一個整體。過去常講,真實是藝術的生命。但是這個真實,既是生活的真實,也是形象的真實,沒有真實感人的形象,也就不可能表現(xiàn)生活的真實。所謂生活,人是根本。離開了人,不去表現(xiàn)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生活中、現(xiàn)實生活中的各種各樣的人,人們各自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對生活的需求、理解、信念、意志、思想、道德、倫理、感情等等共性與個性的差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尖銳的矛盾,怎么去表現(xiàn)生活——所謂生活的真實?所以作為藝術生命的真實,歸根到底,還是在于作品中真實、生動、感人的形象。

這就是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凡是偉大、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給人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的,無非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真實感人的典型形象。盡管讀者并不都熟悉,甚至不是同時代的人,或同在一定生活范圍內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然而經(jīng)過作者的描繪與創(chuàng)造,這些作品中人物的遭遇和命運,并由此展示的內心世界、精神面貌、性格的特征,卻深深吸引讀者,使人們去探索這些人物的心靈,去認識、理解了他們的性格和思想感情,去從他們的遭遇和命運中思考許多問題,并獲得種種啟示。

《騷動之秋》,既是描寫一個“農民改革家”岳鵬程在改變家鄉(xiāng)面貌中激起的種種騷動:從省市縣委領導的關注到全國和省級報紙的社會輿論的宣傳,從李龍山的古老傳說到李王廟后殿的碑碣上刻下岳鵬程和大桑園的名字……但同時,也著重寫了岳鵬程內心的種種騷動,他和兒子羸官在改革中不同見解引起的父子沖突;他和秋玲的感情導致與妻子的沖突和家庭矛盾的尖銳化;他在改革中處理問題的大膽、果斷、魄力、遠見等等,的確使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然而又的確在商品經(jīng)濟的沖擊下,受到不正的社會風氣的影響,采用了一些非法的手段進行了倒賣緊缺物資的活動;他在管理方法上確是嚴格要求,然而又不免獨斷專橫,甚至打罵工人;他既懂得要獲得領導的支持,卻又不免由此去觀察、掌握領導者種種心理,甚至庸俗地迎合領導的趣味;而不合他意愿的人,即使是自己的父親、兒子也難免產生嫉妒和懊恨,甚至不惜對兒子的事業(yè)加以阻撓和破壞……

因此,岳鵬程這個人物難免如作者借他兒子羸官之口,說他是一個帶“悲劇色彩”的農民英雄:他反對封建主義、專制主義,可又“常常不自覺地搞起那一套,而且認定是最正確、最先進的”。

作者也借記者程越的心情,表述了對這位悲劇色彩的英雄“感到有一種悠遠、深沉的悲哀”。盡管岳鵬程自己講了,社會現(xiàn)實哪兒都有悲劇色彩,但真正的悲劇卻在于岳鵬程根本不能理解,他在歷史長河淤積的泥沙中改革創(chuàng)業(yè),即使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也難免陷于封建的種種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方法之中而無法擺脫困境。在政治上,他既無法得到父親岳銳和肖云嫂老一輩革命者的諒解和原宥,也只有和兒子羸官這一代新人決裂;而在生活方面,他既不可能真正和秋玲結婚,也不可能真正和妻子淑貞分離而毀滅家庭。最后“他覺得自己簡直成了天邊雁、海上舟,于茫茫中顯出孤零零一個身影”,終于病倒了。

岳鵬程這個人物,雖然只是一個村的黨支部書記,一個農民改革家,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突然成為一個英雄??墒?,他沒有力量徹底消除掉靈魂中沉淀的淤泥,不能不如同一顆流星閃失在空間。從這一點上來講,這個人物的命運,有相當?shù)钠毡樾院偷湫鸵饬x。無論是一個基層的領導者甚至是較高一級的領導人,都不能不警惕和反思,在改革開放中,要在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開拓新的領域、新的境界,不僅需要魄力、遠見、膽識,還要善于冷靜地思考;在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下,既要清除長期封建思想所淤積的泥沙,也要防止資產階級不正之風的侵蝕,不然就功虧一簣。

因此,作者創(chuàng)造了岳鵬程這一個真實生動感人的形象,激起人們去思考,形成這樣一個悲劇性的改革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指出了改革的艱巨性——改革者在改革中還要嚴格改造自己。這就使得作品的思想性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中國有句老話,牡丹雖好,綠葉扶持。岳鵬程這個人物形象的真實生動,正是作者在努力刻畫他的形象的同時,努力圍繞著岳鵬程的“騷動”,有層次地分別展示了各種人物相互之間的心靈的撞擊。岳鵬程以他的騷動,不斷地和自己的父親、妻子、兒子發(fā)生幾乎是不可調和的沖突,不斷地進行心靈撞擊。然而正是這種心靈的不斷撞擊,不僅真實、深刻地揭示了岳鵬程復雜的心態(tài),也使得岳銳、肖云嫂、淑貞、羸官、秋玲等被卷入騷動之秋的人,顯示出各自不同的個性和獨特的心理,以致這些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閃耀著自己的星光。

特別是岳銳、肖云嫂這種在農村生長,在革命戰(zhàn)火中成長起來的老一輩共產黨員,按照傳統(tǒng)的觀念來看岳鵬程的所作所為,實在是叫他們感到痛心疾首的“大逆不道”??墒?,他們也終于在第三代——青年羸官一代人身上看到了希望,盡管還有些迷茫。當然,作者也較精煉地寫下一個省級干部邢老,聽到羸官改革農村的設想,就決定把調查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小桑園去,說明我們黨內老一代還有頭腦非常清醒的領導人,會把握住農村改革的方向。作者描寫這老一代人如何看待對待農村改革、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商品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干部的能量,這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筆。因為這老一輩革命家的確是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有較大影響的一股力量。他們站在支持農村改革這一邊,就會形成一股起推動促進作用的力量。否則,他們也的確可以形成一股頑強的阻力。他們和岳鵬程之間的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社會現(xiàn)實。事實也證明,老一輩革命家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黨章,按照黨的原則辦事,無私奉獻的精神等等,不論進行什么改革,也仍然是改革者應有的道德品質。

對于傳統(tǒng)的觀念和思想,現(xiàn)在有一種傾向,一提傳統(tǒng),似乎就是指過去的所有的一切舊的傳統(tǒng)觀念和思想,都是應該摒棄的落后的東西,徹底否認一切傳統(tǒng)的觀念和思想。這就忽視了一個民族數(shù)千年來形成的,隨著時代和社會發(fā)展實際已經(jīng)有所變化,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經(jīng)過實踐證明,還有所發(fā)展和豐富的一些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的觀念和思想,這些傳統(tǒng)觀念和思想還是應該加以繼承和發(fā)揚的。

作者在揭示岳鵬程的心態(tài),談到他和淑貞、秋玲的關系時,曾經(jīng)有過一段分析:


“他有愧于淑貞也有愧于秋玲。但他不能躺在觀念和道德上生活。在他看來,生活創(chuàng)造道德,道德理應隨著生活的變化而變化。唉,為什么人們只為外在客觀世界的變化歡呼雀躍,而漠視人的主觀世界必然隨之變化的合理性呢?”


我讀《騷動之秋》這部作品時,小說一開始就揭出了淑貞發(fā)現(xiàn)岳鵬程和秋玲的曖昧關系,我就習慣地直感到,這大概就是岳鵬程這位農民改革家最后垮臺的導火線,還有點擔心小說過多地落入“三角關系”的俗套。后來才發(fā)現(xiàn)作者還只是把岳鵬程和秋玲的關系作為刻畫人物復雜心態(tài)的一個側面來寫。現(xiàn)在,甚至有個別所謂“改革題材”的作品中熱衷于描寫男女私情,渲染性愛,以為這也是改革中必然的合理的變化。其實,這正是商品經(jīng)濟大潮沖擊下帶來的消極因素,而不能認為這就是應該的合理的。

就作品所描寫岳鵬程和秋玲的感情來看,是復雜的。我感到高興的是作者既沒有在這個情節(jié)上落入俗套,也沒有把岳鵬程按照“一半是人,一半是魔鬼”這個模式去描繪。如寫到岳鵬程突然意識到淑貞要走絕路,以為妻子會投河自殺那一段心理過程,對淑貞的愧疚心情,都描繪得很細致、很真實,使讀者可以理解。

但是,對比之下,我覺得,岳鵬程對秋玲的愧疚心情倒寫得不夠充分了。我作為一個讀者認為,岳鵬程應該更覺有愧于秋玲。他應該明白,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發(fā)生這樣的事情,他要負主要的責任。

在一個大的歷史動蕩中,新舊思想、觀念、行為、心理都不可能不發(fā)生劇烈的撞擊、沖突,因而人們某些思想感情的確會發(fā)生種種變化,要分辨哪些是合理的、必然的、正確的,哪些是不合理、不是必然的、錯誤的,也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未必都能恰如其分地加以理順。然而作家既然不能不描繪這種種變化,也就必然要求作者慎重對待,給以科學具體地分析和描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終究要為建設美好的靈魂作出貢獻。

農村改革家也是多種多樣的,由于各自不同的經(jīng)歷、教養(yǎng)、素質、思想、觀念的影響,他們也不可能都是完美無缺的“當代英雄”。他們也可能有不幸的坎坷和命運,也完全有可能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錯誤。他們也可能星光燦爛,在某個地區(qū)甚至全國發(fā)出他們的光芒,照亮歷史前進的道路。有的也可能就是一顆突然閃耀一下就消逝的隕石。然而新潮澎湃,新的一代不斷崛起,又是歷史前進必然的規(guī)律。凡是對改革有所貢獻的任何一位改革家,歷史是會對他作出公正評價的。歷史也是不會忘卻他們的。

同樣,作家所描繪的真實生動感人的改革家的形象,歷史也會對這部作品作出公正評價的,歷史也是不會忘記他們的。

可惜,新時期十多年來,在改革開放的洶涌澎湃的大潮中浮沉的改革家的形象,文學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得太少了。這不能不令人感到遺憾和愧疚!

也因此,讀了《騷動之秋》,百感交集,不能不對劉玉民同志表示我的祝賀。發(fā)表這樣一篇讀后感,坦率地講點我個人的感受,倘若對今后玉民同志的創(chuàng)作還有點促進作用,那么,在我有生之年還能多讀一兩部反映農村新面貌的作品——完全可以再寫《騷動之秋》的第二部、第三部,讓羸官、秋玲、小玉、銀屏,這一代新人再次開拓一個嶄新的天地,那就更叫我高興了。

我真誠地期望看到“騷動之冬”,而最終迎來一個“騷動之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leeflamesbasketballcamp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